-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艾灸联合药物案例分析课件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01前言
前言作为一名从事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十余年的临床护士,我始终记得带教老师说过:“中医不是西医的补充,而是另一种看待生命的智慧。当艾灸的温热遇上现代药物的精准,二者的‘对话’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疗效。”近年来,随着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我所在的风湿免疫科开始尝试将艾灸与传统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尤其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这类患者常因“寒邪深伏、阳气痹阻”导致关节肿痛反复,单纯西药虽能控制炎症,但“遇寒则发、得温则舒”的体质特点始终难以改善。
去年冬天,我负责护理的一位患者王阿姨(化名),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她因“双膝关节肿痛10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周”入院,西药用了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中药也喝了不少,但每到阴雨天仍疼得整夜睡不着。主管医生提出“艾灸联合药物”的方案时,我内心既期待又忐忑——期待中医外治能补上西药“祛邪有余、扶正不足”的短板,
前言忐忑的是艾灸操作的细节(如穴位选择、温热量控制)若把握不好,可能适得其反。最终,通过2周的系统护理,王阿姨的VAS疼痛评分从7分降至3分,关节肿胀明显消退,出院时她拉着我的手说:“这膝盖终于有‘热乎气儿’了,不像以前冰得像块石头。”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精准评估、辨证施护,让两种医学体系在患者个体上实现“优势叠加”。接下来,我将以王阿姨的病例为切入点,详细梳理艾灸联合药物治疗的全流程护理实践。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王阿姨,女,56岁,退休教师,2023年11月15日入院。主诉双膝关节肿痛10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周。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隐痛,遇冷或阴雨天加重,自行热敷后稍缓解,未系统诊治。近5年症状逐渐加重,关节肿胀、晨僵(约30分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甲氨蝶呤(7.5mg/周)、来氟米特(10mg/日)口服,症状控制尚可,但每到冬季或接触冷水后仍反复发作。1周前因晨练时淋雨,双膝关节肿胀加剧,疼痛评分(VAS)7分(0-10分),行走需扶拐,夜间因疼痛入睡困难,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平素喜食冷饮,冬季衣着单薄。
辅助检查
现病史实验室:类风湿因子(RF)286IU/ml(正常<20),C反应蛋白(CRP)22mg/L(正常<10),血沉(ESR)45mm/h(正常<20);
影像学:双膝关节X线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
中医四诊:神清,面色?白,双膝关节肿胀(皮温正常,无发红),触之冷痛,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诊断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型);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阻络证)。
治疗方案
现病史西药:甲氨蝶呤(7.5mg/周,口服)+来氟米特(10mg/日,口服)+洛索洛芬钠(60mg/次,3次/日,餐后);中医外治:艾灸(双膝眼、鹤顶、足三里、关元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辅助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缓解肌肉痉挛),中药塌渍(艾叶、川乌、桂枝等,局部外敷)。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接到王阿姨的护理任务后,我立即进行了系统评估,重点围绕“疼痛程度-功能状态-心理需求-中医体质”四个维度展开。
身体评估疼痛:VAS评分7分(静息时4分,活动时7分),疼痛性质为“冷痛、重着”,夜间加重;关节功能:双膝关节肿胀(周径:左膝38cm,右膝37cm,健侧34cm),活动度:屈曲左60、右65(正常135),无法下蹲;生命体征: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其他:睡眠质量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2分,正常≤7),食欲减退(近1周进食量减少30%)。
中医辨证评估主症:关节冷痛、肿胀、遇寒加重、得温则舒;02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03根据四诊资料,王阿姨属“寒湿阻络证”:01体质特点:平素贪凉(喜冷饮、冬季衣着少),阳气不足,寒湿内侵。04
心理社会评估焦虑情绪:因疼痛反复、影响生活自理(需家人协助洗漱、如厕),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2分(轻度焦虑);01治疗认知:对艾灸“半信半疑”,担心“烫出泡”或“没效果”;对西药依从性尚可,但因长期服药(5年)存在“药物依赖”担忧;02社会支持:配偶退休,女儿在外地工作,家庭照护主要由老伴负责,支持系统良好。03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结合NANDA护理诊断及中医护理原则,梳理出以下核心问题:
急性疼痛(双膝关节)——与寒湿阻络、关节炎症反应有关依据:VAS评分7分,主诉“膝盖像灌了冰水,抽着疼”,夜间痛醒2-3次/夜。
躯体活动障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