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谈李清照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者】宋 绍 乾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女性文学 【指导老师】冉 晓 林 【专业】中文 【正文】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书香门第出身。一生经历表面繁荣、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给她酿就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李清照所处的那个社会,二程(程颢、程颐)理学正在盛行,一重重封建礼教,宛如层层蚕茧,束缚着妇女的自由,禁锢着他们的个性和创作精神。但李清照却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拿起笔来抒写胸中的欢乐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愿望与理想;敢于提出自己的文艺见解,以《词论》评述前辈作家的长短。她在词作中表现的情感,直率、真挚、深厚而又浓烈。在封建社会,女性很少能拥有完整的独立人格。女性丧失了作为独立人格应有的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成为在情感、心理、家庭、生活等方面依赖于男性的角色。几千年来定订的种种规矩,压抑束缚,闭塞聪明,使女子永无教育、永无能力,成为驯服的牛马和玩物。相应地,在文学上,因为生活的层层桎梏,女性“一切值得讴歌的天才和能力,都不容许表现出来,简直可以说,她们的能力是受礼教的摧残而葬送了”[1]。妇女只剩下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所谓“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2]。妇女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家庭奴仆和生育工具。宋代高度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处于蓬勃态势的市民审美文化,为宋代女性营造了一个温和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受前朝开明文化风俗的影响,宋代女性有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宋代女性审美意识逐步从男性主体意识中剥离而渐趋独立,从而铸造了中国女性文学的辉煌。宋代女性文学○1创造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辉煌,这并不是说宋代女性作家独具过人的天赋和才能(当然,她们的才能是不可否认的),而是她们独具审美创造的个体意识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个性。宋代女作家的主体意识开始疏离于礼教传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现象。“人只有在意识觉醒独立的状态下,主体才能具备特定的体验水平、感觉经营、概括能力等”[3]。所以,宋代女性的觉醒,使宋代女作家能够以审美的特定方式来支配、掌握审美对象,进行自由大胆的艺术创造,这正是成就宋代女性文学重要的内在因素。觉醒的宋代女作家与自己人身从属依附的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超越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了宋代女作家深重的精神痛苦,这种痛苦既来自于宋代女作家觉醒的个体意识寻求自我超越而难以企及的孤独和困惑,更受制于社会外在的强大外在压力而举步艰难所带来的苦闷。因此宋代女性文学常有浓重的悲剧色彩。附庸的社会地位、长期的礼教熏陶和幽闭空间的现实存在模式导致了宋代女性难以逾越男性的影响,从而呈现出按照男性中心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审美标准来塑造自我形象的特征,使宋代女性“拖曳着男性话语的阴影”[4],但是女性的自我形象塑造,完全脱离了男性创作主体对女性形象描写所投射的欲望心理,真实地呈现了女性的本色形象。宋代女作家广泛继承了魏晋的文化遗产和思想精神。李清照和朱淑真十分喜爱魏晋的作品和人物,深受魏晋名士的人格精神的感染和影响,表现出清高孤傲的气节和潇散自然的风度。李清照不仅对魏晋以身许国的豪杰如此崇敬,对坚持气节、品德高尚的魏晋仁人也倍加爱戴。在其《咏史》中,对坚持王莽新政策进行辛辣讽刺的同时,对清高孤傲、不畏强暴、坚持气节的嵇康予以颂扬:“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她在《多丽?咏白菊》中对历史闻名的人物贵妃、孙寿、韩令、徐娘的形体外貌作了彻底否定的同时,还两次以屈原、陶渊明与白菊相比附:“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屈原、陶渊明鄙弃世俗、坚贞不屈、高洁自爱的品性,与白菊所蕴涵的内在的质美,产生了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在此,李清照已经超越了对白菊的审美而升华到对人间美的人格的歌颂。李清照将青州旧居命名为“归来堂”,给居室取名“易安室”。这与《归来兮辞》里的“依南窗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充分看透出李清照内心深处对陶渊明的敬意和热爱。李清照甚至期望自己是代夫从军驰骋沙场的花木兰,她在《打马赋》中写道:“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此时的李清照虽至垂暮之年,却还壮心不已在对横戈跃马的木兰褒扬中,表达着自己“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上枢密韩工部尚书胡公》)的爱国情怀,期望着自我社会价值的最高实现。李清照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的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礼教以控制女性的时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和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但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在士大夫大力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