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中的民主精神.docVIP

【毕业论文】试论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中的民主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论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中的民主精神 【作者】吴 剑 【关键词】天下为公??民主精神??法制建设??人民主权 【指导老师】田 华 银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引言: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为梨州先生,浙江余姚黄竹浦(今明伟)人。他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黄宗羲自称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①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家。父亲黄尊素是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1616年),明熹宗时的御史,东林名士,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迫害。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当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人,其事轰动海宇内外。 在同社会恶势力的殊死斗争中,黄宗羲察觉到明朝封建统治的丑陋本质。因此他淡泊功名,孜孜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康熙二年(1663年),五十四岁的黄宗羲在十年前撰写的《留书》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一部启蒙主义杰作《明夷待访录》。这本书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全书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 一、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黄宗羲“天下为公”思想产生的背景 1.明末腐败的政治局面 明末宦官专权严重,政治十分腐败。明熹宗时候,帝王酷爱“木器”,有“天才木匠”之称。宦官魏忠贤借此引诱熹宗玩乐,使熹宗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熹宗曾制成一座乾清宫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十分精致),从此他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互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熹宗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熹宗总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长此以往,魏忠贤独揽了朝政,可以直接批阅奏章和传布圣旨,对文武百官有生杀予夺的巨大权力。一些逢迎拍马的官员,称呼他为“九千岁”。魏忠贤利用锦衣卫和东厂残害百姓,谁说他一句坏话,立刻会遭到杀身之祸。东林党人杨涟上书揭露魏忠贤的罪恶,国子监的学生1000多人也上书请求惩办魏忠贤,遭到魏忠贤的迫害。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魏忠贤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利把反对自己的杨涟等人投入狱中,严刑拷打。杨涟等人仍不屈服,最后惨死狱中。东林党的其他领袖,也大都被杀害,东林党人被贬、被杀更是不计其数。东林党在各地讲学的书院,全被拆毁。魏忠贤还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排除异己,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魏忠贤不仅如此,还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烈,预示着明王朝的衰败。 2.清初的专制统治 清朝从入关开始就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满清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猜疑和压迫政策。处处提防,歧视、压迫汉人。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剃发令。剃发,原本是满族独有的风俗,也就是把人额头以上的头发剃掉,用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这主要是便于骑马、射箭和作战。清朝统治者以征服者自居,下令剃发梳辫,是象征着汉族向统治者的臣服,是企图消除明朝统治的痕迹,强迫汉人改变原有的生活习俗,而从衣冠装束直接到精神观念,都似满族人一样,成为清朝统治者驯良的羔羊。改换发式、衣冠可以营造一种“同类”的假象,避免汉人因为发式、衣冠的差异而引发“亡国之痛”。汉民族的发式、衣冠到清初,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凝结着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剃发其实就是从精神、文化上灭族!这激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嘉定三屠”也因此而起,给满清统治者的专制统治记下了血腥的一页。 (2)易服。满清入关后,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清朝统治者再度颁布“易服令”,强迫各族人民改换满服,这个是清朝专制统治的又一表现。 (3)圈地。满清入关后,对土地进行疯狂的掠夺,曾三下圈地令,以残暴的手段霸占普通百姓的土地,圈地时间从顺治元年(1644年)首颁圈地令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颁布停圈令,圈地的时间持续了四十余年,波及的地区极为广泛,除了直隶省外,各地驻防八旗子弟,如在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宁夏、四川等省的一些地区,也同样进行大规模的圈地。清朝统治者通过圈占的手段掠夺了总共约在十六万余倾至二十万余倾之间的土地,数字之巨,实为惊人。民族压迫的程度可见惨重。 (4)投充。满族的封建主为了获得劳动力,凭借着权势,强迫大量的百姓投充为奴,称为“投充”。这个又是清朝初年的一个严重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现象。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明朝中叶开始,腐朽的封建社会已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