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盛行下的文学现状---毕业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网络盛行下的文学现状?? 【作者】陈 轼 【关键词】网络盛行???大众化??游戏化??快餐化??多样化 【指导老师】包 莉 秋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才演变成今天市场上我们所见的计算机。计算机只有在互联网上,功能才会变得异常强大。“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2002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止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已达到1613万台,上网用户总数为4580万人,较之上一年度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网路的神话造就文学的神话,因为网络诱发了文学艺术的新潮。文学是在困境与低谷当中走进网络的,网络那种快捷的传播方式和自由宽容的虚拟空间,一下子吸引了文学的目光,就好比困顿中的文学找到了一只渡过苦海的诺亚方舟,又似乎为疲软的文学打了一针强心剂,网络文学就这样诞生了。它的到来既让人欢喜也让人忧愁,有人认为网路是文学的救星,也有人认为网络是文学的克星,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对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李衍柱认为“当今世界的确成了一个图像的世界,人类社会也逐渐变成了德里达所说的电信技术王国,但并不能得出文学消亡和文学研究终结的结论”。?原因有二:其一,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并未改变文学存在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创造文学的主体——人;其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它未来的命运都与语言共生共存,语言不消逝,文学怎消亡。数码、图像的出现只是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进入了立体的文学世界,“以四维空间的形式、立体的、动态的、声情并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网络无疑会促进文学的发展。[2] 第二种观点,以金惠敏等为代表的年轻学者,认为网络的迅猛发展导致“终结文学”走向终结,但没有讲清楚哪些文学不该“终结”,为什么不该“终结”。[2] p23 第三种观点,彭亚非指出:文学的存在及未来走向,事实上牢牢的掌握在它自己的手中——因为决定文学命运的是它固有的、特定的人文本性和人文价值。[2]p24 总之,“网络盛行下的文学现状”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网络和传统文学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会更加紧密和多元。新时代的文学有何特征,网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如何,以及当今文学究竟该走向何处,都是一个深刻的命题。 一、传统文学的固有表现 (一)“文以载道”的特性 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一直与教化、实用相联系。孔子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各异,但无不把文艺与政治观点联系起来,形成我国散文的第一次高潮。唐代的“古文运动”进一步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其代表人物韩愈就以“文以明道”为其创作的核心,用儒家经典思想去充实诗歌、散文内容,使文章有益于政教。宋代的欧阳修同样强调“文以载道”,以诗文反映现实生活。时针转动到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成为文学指导方针,《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茶馆》、《创业史》等一批反映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文学作品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这些作品热情洋溢的歌颂了新时代。 (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我国传统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主要为: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是我国产生最早的文学样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两汉的乐府诗出现了完整的五言诗,唐代,古体诗、近体诗发展到最高潮。散文萌芽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百家争鸣,散文创作出现了第一次高潮,汉代以后出现了骈文,而且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占据了文坛的霸主的地位,到了中唐以后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两者在散文发展史上此消彼长。小说由来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唐传奇出现的时候,小说在结构布局、人物描写、情节安排都有了很高的成就,明清两代小说的发展到达最高峰。中国古代戏曲出现得比较早,但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古典戏曲的基本成熟,到明清时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学时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学存在着“一代有一代盛”的情况,当某种艺术形式达到巅峰状态后,其艺术成就很难被后代所超越,成为读者永久的审美对象。唐诗、宋词当中的名篇佳作千年以来被人们所称颂,明清小说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