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清毒二仙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 QQ 群:219585954 9.清毒二仙丹 治花柳毒淋,无论初起、日久,凡有热者,服之皆效。丈菊子(一两,捣碎)鸭蛋子 (四十粒,去皮仁破者勿用服时宜囫囵吞下)上药二味,将丈菊子煎汤一盅,送服鸭蛋子仁。 丈菊俗名向日葵,其花善催生,子善治淋。邻村一少年患此证,便时膏淋与血液相杂,疼痛 颇剧,语以此方,数次全愈。 10.鲜小蓟根汤 治花柳毒淋,兼血淋者。鲜小蓟根(一两,洗净锉细)上一味,用水煎三四沸,取清 汤一大茶盅饮之,一日宜如此饮三次。若畏其性凉者,一次用六七钱亦可。曾治一少年患此 证,所便者血溺相杂,其血成丝、成块,间有脂膜,疼痛甚剧,且甚腥臭。屡次医治无效, 授以此方,连服五日全愈。 按∶如毒淋之兼血淋者,而与鸭蛋子、三七、鲜小蓟根并用则效。小蓟于三鲜饮下曾 言之。然彼则用治吐血,此则用治毒淋中之血淋,皆极效验,而其功用实犹不止此也。一十 五六岁童子,项下起疙瘩数个,大如巨栗,皮色不变,发热作疼。知系阳证,俾浓煎鲜小蓟 根汤,连连饮之,数日全消。盖其善消血中之热毒,又能化瘀开结,故有如此功效也。 11.澄化汤 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或兼疼涩,其脉弦数无力,或咳嗽、或自汗、或阴虚作热。 生山药(一两)生龙骨(六钱,捣细)牡蛎(六钱,捣细)牛蒡子(三钱,炒捣)生杭芍(四 钱)粉甘草(钱半)生车前子(三钱,布包) 12.清肾汤 治小便频数疼涩,遗精白浊,脉洪滑有力,确系实热者。知母(四钱)黄柏(四钱) 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三钱,炒捣)海螵蛸(三钱,捣细)茜草(二钱)生杭芍(四 钱)生山药(四钱)泽泻(一钱半)或问∶龙骨、牡蛎收涩之品也。子治血淋,所拟理血汤 中用之,前方治小便频数或兼淋涩用之,此方治小便频数疼涩亦用之,独不虑其收涩之性有 碍于疼涩乎?答曰∶龙骨、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凡心气耗散、肺气息贲、肝气浮越、肾 气滑脱,用之皆有捷效。即证兼瘀、兼疼或兼外感,放胆用之,毫无妨碍。拙拟补络补管汤、 理郁升陷汤、从龙汤、清带汤,诸方中论之甚详,皆可参观。一叟,年七十余,遗精白浊、 小便频数,微觉疼涩。诊其六脉平和,两尺重按有力,知其年虽高,而肾经确有实热也。投 以此汤,五剂全愈。一人,年三十许,遗精白浊,小便时疼如刀,又甚涩数。诊其脉滑而有 力,知其系实热之证。为其年少,疑兼花柳毒淋,遂投以此汤,加没药(不去油)三钱、鸭 蛋子(去皮)四十粒(药汁送服),数剂而愈。 1 本资料由四川卫校招生网整理发布,欢迎加入四川卫校 QQ 群:219585954 13.舒和汤 治小便遗精白浊,因受风寒者,其脉弦而长,左脉尤甚。桂枝尖(四钱)生黄(三钱) 续断(三钱)桑寄生(三钱)知母(三钱)服此汤数剂后病未全愈者,去桂枝,加龙骨、牡 蛎(皆不用)各六钱。东海渔者,年三十余,得骗白证甚剧。旬日之间,大见衰惫,惧甚, 远来求方。其脉左右皆弦,而左部弦而兼长。夫弦长者,肝木之盛也。木与风为同类,人之 脏腑,无论何处受风,其风皆与肝木相应。《内经》阴阳应象论所谓“风气通于肝”者是也。 脉之现象如此,肝因风助,倍形其盛,而失其和也。况病患自言,因房事后小盒饭风,从此 外肾微肿,遂有此证,尤为风之明征乎。盖房事后,肾脏经络虚而不闭,风气乘虚袭入,鼓 动肾脏不能蛰藏(《内经》谓肾主蛰藏),而为肾行气之肝木,又与风相应,以助其鼓动,而 大其疏泄(《内经》肝主疏泄),故其病若是之剧也。为拟此汤,使脉之弦长者,变为舒和。 服之一剂见轻,数剂后遂全愈。以后凡遇此等症,其脉象与此同者,投以此汤无不辄效。 (二十三)治伤寒方 1.麻黄加知母汤 治伤寒无汗。麻黄(四钱)桂枝尖(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二钱,去皮炒)知母 (三钱)先煮麻黄五六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茶盅。温服复被,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麻黄汤原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非去枝上之皮也。古人用桂枝,惟取梢 尖嫩枝折视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见有皮骨可分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陈修园 之侄鸣岐曾详论之。《伤寒论》太阳篇中麻黄汤,原在桂枝汤后。而麻黄证多,桂枝证不过 十中之一二,且病名伤寒,麻黄汤为治伤寒初得之主方,故先录之。伤寒之证,先自背受之, 背者足太阳所辖之部位也。是以其证初得,周身虽皆恶寒,而背之恶寒尤甚,周身虽皆觉疼, 而背下连腿之疼痛尤甚。其脉阴阳俱紧者,

文档评论(0)

taibai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