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的迷失与回归——从电影《亨利六世》与《孔子》看现代化中的普世观念.pdfVIP

现代化中的迷失与回归——从电影《亨利六世》与《孔子》看现代化中的普世观念.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 4月 社会科学家 Apr.,2013 (第4期,总第 192期) SOCIAL SCⅢ NTIST (No.4.GeneralNo.192) 【名家特稿】 现代化中的迷失与回归 从电影 《亨利六世》与 《孔子》看现代化中的普世观念 邹广胜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文章通过对改编 自莎士比亚 《亨利六世》的电影与电影 《孔子》的对比来看中英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差 异,并对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撞 中出现的普世观念进行阐述。 关键词:亨利六世;孔子;JL代化;普世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4—0005—06 1978年英国广播公司将莎士比亚全部戏剧搬上 这是一个 “好人牺牲、恶人稳卧”使人 “怒火中烧 ,涕泗 银幕,这套作品由于忠实原作,并由其精益求精的艺术 交流”的时代。忠诚机智、英勇无畏的塔尔博就死在大 创作而著称于世。中国电影界于2010年在全国公映的 臣之间无聊的争执之中,群臣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 根据孔子经历改编的电影 孔《子》也一时引起了国内学 己之痛快,就不顾民族国家的利益,对正在流血前线的 术界的争议,这两者都是中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将士袖手旁观,最终导致塔尔博与同样英勇无畏的爱 经典个案,从改编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我们可以发 子约翰一同惨死在疆场。二人在临死前关于谁应该退 现中英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差异。 出战场的争论至今仍然是感人至深,这种感动并没有 如果拿亨利六世与孔子相比也许会让某些中国人 因为我们是今 日的中国人而有丝毫的减弱。①(上篇第 看起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是有着巨大的可 四幕第五场、第六场、第七场)这两位从不知退却投降 比性的:他们都是不合时宜的哲人。亨利六世不合时宜 的将军并不是被敌人杀死,而是被 自己的人杀死。正如 是因为他在柏拉图的哲学家与哲学王之间的巨大差异 路西所说:“忠勇高义的塔尔博,不是陷在法国军队的 所形成的对时代的无力感,而孑L子也是如此,无论亨利 手里,而是陷在英国人的尔虞我诈之中。”(上篇第四幕 六世与孔子都是他们时代的哲人。柏拉图曾说最完美 第四场)软弱的亨利王正是这些互相争斗的大臣充分 的统治者是哲学王,而亨利是王,孔子是哲学家,从另 发作的条件。所以葛罗斯特说,他们最喜欢的是孱弱的 一 方面讲,亨利也是哲学家,我们从亨利精彩的不断的 幼主,像小学生一样,能受他们的摆布。(第一幕第一 自我反思中就可看出,而孔子又是精神领域的王,所谓 场)年幼的亨利王在大臣们争权结党互相倾轧的时候 素王。自身与环境的深刻对立最终导致了二者的悲剧, 常常发表精彩的情词并茂的劝说,而这些含有无限浪 一 个被杀,一个成为 “丧家之犬”——哪个怀着崇高志 漫成分的演说并不能使大臣们发扬祖德,保持和谐与 向的哲人又不是 “丧家之犬”呢?亨利六世与孑L子都时 尽忠报国,而只会加深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电影一开 刻处在激烈的现实动荡与内心的安宁之间,亨利六世 始就出现沉思的主题,脸上隐含着无限危机的亨利六 常常反思自己与现实之间的沟堑,论《语》中的孔子也 世唱着赞美诗出现于镜头之中,为整个片子的氛围定 是,然而电影中的孔子却没有,这正是中国目前现代化 下了基调,短暂的宁静中隐含着无限的危机。特别是亨 进程的缺失。 利六世沉思的、悲剧性的脸庞与神情是莎士比亚原作 亨利的悲剧首先是时代的悲剧,正如约克所说的, 所没有的。一般的观众往往只注意到亨利王的软弱与 ① 《亨利六世》引文均见:《莎士比亚全集》(三),朱生豪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收稿 日期:2012—04—15 作者简介:邹广胜 (1967一),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曾在哈佛、剑桥、海德堡等大学 访学。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