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6卷 第 5期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1.36NO.5
2013年 O5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M ay.2013
约翰 ·厄普代克作品 “兔子四部 曲赏析
黄丹丹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当代美国文学大师约翰 ·厄普代克多才多艺,小说、诗歌、剧本、散文-9文学评论等多
种体裁无不擅长,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他的作品反映了美 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尤其是其历时30年
才完成的 “兔子四部曲”,涵盖 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与历史。
关键词 :普利策奖;“兔子四部曲”;社会生活
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395(2013)05—0020—03
约翰 ·厄普代克创作了大量文学作 品,他的作 肯锡主义非常猖獗 ,大肆迫害进步人士与知识分子 ,
品两度获得美国著名的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其他 人们不敢 自由地发出 自己的声音 。在此情况下 ,很
的奖项包括欧 ·亨利奖等 ,更是有十数次之多。厄 多年轻人对于美国的制度与价值观甚至道德准绳都
普代克广为流传的作品有很多,《半人半马》、《夫妇 充满了疑问,并且感到很压抑。
们》、《同我结婚 :一桩罗曼史 》等小说深受人们的喜 《兔子 ,跑吧》的主人公 “兔子”哈利就是这样一
爱 ,但是 ,为厄普代克赢得世 界声誉的还是他历时 个人 ,一方面,“兔子”绰号说明了哈利 曾经是 中学的
30年完成的 “兔子 四部 曲”。 “兔子四部 曲”由单独 篮球明星 ,他身手异常灵敏 ,像兔子一样善于跑跳 ;
的四部小说构成 ,分别是 《兔子 ,跑吧》、《兔子归来》、 另一方面 ,绰号也暗示着哈利内心的软弱,对于失败
《兔子富了》、《兔子歇了》。每一本小说可 以单独成 总是采取逃避态度,这部小说甚至就是以哈利的四
册 ,又彼此联系 ,是厄普代克描述美 国中产阶级的灵 次逃跑为主线的。深而化之 ,“兔子”代表更广泛的
魂画卷。Eli 那个时代的人们 ,面对战后的满 目疮痍 ,人们的内心
“兔子四部曲”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 50年代艾 世界更加孤独、伤痕累累,认为 自我在这个世界上丧
森豪威尔时期到80年代末的里根时期,厄普代克每 失了存在的意义 。此外,还有一种对 “兔子”绰号的
10年做一个总结,从 “兔子”哈利的少年时期一直写 解读 ,源于哈利的生活方式,哈利是一个性欲旺盛的
到病死 ,期间经历了越南战争、垮掉青年的迷惘、冷 男性 ,对于异性的诱惑也是他获得绰号的因由之一 。
战、毒品泛滥、日本产品占领美国、美国经济大萧条 , 当然,这和厄普代克的创作旨趣有关 ,他常常运用现
等等,可以准确地说 ,“兔子 四部曲”描述了半个世纪 代主义手法表现人们的精神彷徨与迷惘,重视情欲
的美国历史,是 比历史书更详尽的历史 ,可谓是那段 之于生命的意义 ,追求平凡生活中的现代节奏 ,以独
时期美国社会与历史的横截面。 特的中产阶级 口语风格吸引读者。
厄普代克以擅长写美国东部白人中产阶级的生
一
、 二战后美国青年的迷惘
活而闻名[2],他的小说对于中产 阶级青年的刻画在
《兔子,跑吧》创作于 2O世纪 50年代末期,故事 “兔子”哈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哈利对工作认
展开的时间是 1959年 。当时,美国处于艾森豪威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弃儿形象解读.pdf
- 狄更斯与加缪的穿越时空的相遇——《双城记》人物的存在人道主义解析.pdf
- 狄更斯作品中“天使”形象创作的局限.pdf
- 动物的灵魂一如人类的灵魂.pdf
- 读《红色手推车》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pdf
- 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pdf
- 杜甫与泰戈尔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共性研究.pdf
- 对比手法在《红字》作品中的运用.pdf
- 对库切小说《耻》中生命本能的探析.pdf
- 对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pdf
- 在非洲与西方的文化结合部断裂——论小说《动荡》中的奥比形象.pdf
- 詹姆斯小说《学生》中“他们”之间欲望表现——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解析.pdf
- 占领体制下的心理彷徨——小说《美国学校》表现出的日本国民精神世界.pdf
- 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论贾政.pdf
- 挣脱丛林羁绊,品味城市真谛——评《我生涯的破灭》对《我的光辉生涯》中西比拉形象的再解读.pdf
- 挣扎的人生——利蓓卡的悲剧命运和现实启示.pdf
- 织毛线的复仇女人——《双城记》中德伐日太太的人物形象.pdf
- 殖民语境下寻求身份认同的苦闷——浅析郭沫若的《月蚀》.pdf
- 智慧文学对伊甸园故事生命观的反思与回响.pdf
- 中世纪文学作品的思想分析——以《神曲》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