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中主体性的时代重塑.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

摘 要 本文以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从哲学主客体关系的角度阐明了人与自然 关系的发展历程,反思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解决生 态危机的各种主张,文章对以自然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反主体性思维进行了评析。 最后,文章指出,人类社会要走出困境,必须摒弃异化的主体性,树立可持续 发展观,重建人类高级自觉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体性。 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 然的主客体关系呈现不同的特点。远古时期,人的主体意识非常薄弱,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主要是依赖于自然界的恩赐。农业文明时期, 人类的自主性、独立性提高,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增长,但是,人的主 体性的丰富性还没有完全体现,主体能动性基本上没有摆脱强大自然力的制约 和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提高,这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走向了现代文明。但是,这个时期,资本 主义实践推行功利主义原则,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对自然界进行无节制的索取。 片面、狭隘主体性的发挥使得人类实践活动地负效应增多,人与自然矛盾激化。 在反思主体性问题的过程中,以自然中心主义为代表的反主体性思维认为: 人的主体能动性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应该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进行根 本性地否定,应该以自然界为中心和主体。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在人类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人的主体性。人成为主 体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自然进化史一次质的飞跃:人与自然万物相比,的确 是惟一能动性的存在。主体与客体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进化的必经过程, 是理论思维强化的重大成果,也引导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 来把握对象物的尺度,这是人之为人,人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 当代出现的生态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几个方面。首先,人类认识和实践能 力的有限性同自然世界无限性的矛盾。宇宙是无限的,未知是很多的,但是, 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本身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人们的活动对于自然界 自身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人类对一些更深层次的实践结果和影响难 以预知,从而造成一些负效应。其次,盲目性、片面性导致主体能动性的畸形 I 膨胀和主体性的异化。工业文明时代,在主客体关系中,片面、狭隘主体性开 始出现,它不顾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需要,漠视自然界对人的活动的先天性、 制约性,违背自然本性去改造自然、掠夺资源,导致人与自然矛盾尖锐。再次, 机械世界观和科学主义的盛行是生态危机的思想理论根源。机械自然观以物化 自然观为代表,加之科学主义的盛行,割裂了人与自然间的辨证统一联系,从 而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片面化、异化。最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社会关系异 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价值目标, 资本的贪欲必然要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在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中,社会关系、 人的关系、劳动的关系发生全面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利 益分裂对立,社会无序,对自然资源就不可能优化配置,从而导致挥霍浪费自 然资源,对自然界无限制地掠夺。 主体性原则是人类基本精神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不断战胜自己的缺点,超越自己的本能, 积极探寻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生态危机的出现使得人类开始深化对人与自然关 系的认识,根据其主体性特性不断反省自身的思想观念,调控自身的行为方式, 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积极主动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摒弃片 面、异化的主体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重塑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具有整体性 和长远性价值目标的高级自觉的人类主体性。首先要把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 创造性与客体制约性结合起来。人的主体性的实质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作用于客体,必须要受客体的制约和限制。能动性以受动性 为前提。相对于人的主体能动性,自然界是外在的、客观的。人在改造自然界 的活动中,自然界以其客观规律及其系统整体特性制约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 因而处于优先的地位。其次,增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提高主体的认识和实践 能力,力争做到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辩证统一。对于成功的实践来说, 实践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是很重要的条件。我们应该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 注重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合理地去发挥主体能动性,注重知识积累,提 高自身素质,使得创造能力提高。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