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螺毒素溶液结构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你值得参考!!!

摘 要 芋螺毒素(conotoxins)是来自于海洋生物芋螺(Conus)毒液中的活性多肽,对 芋螺自身而言,芋螺毒素主要用于捕食与防御。芋螺毒素分子量小、富含二硫 键、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体内各种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神经递质和激肽的受体等, 可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或被直接开发成为药物。因此对芋螺毒素的溶液结构 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它们保守的信号肽,芋螺毒素被分成A-, M-, O-, I-, T-, P-, L-, 和S-超家 族。大部分的M-超家族芋螺毒素有着典型的半胱氨酸的骨架(-CC-C-C-CC-) 。在 本论文中,测定了一种具有新型的二硫键连接方式的M-1分支的芋螺毒素mr3e 的溶液结构。结果表明,mr3e 在溶液中折叠形成两个β转角,虽然它与M-2及 M-4分支芋螺毒素具有相同的半胱氨酸骨架,但是由于二硫键的配对方式不同, 使得mr3e具有明显不同于这两分支成员芋螺毒素的结构特征,并可能具有不同 的生理功能。 本文还研究了另一种新型的的M- 超家族的芋螺肽conomarphin 。芋螺肽 conomarphin非常独特,它不含有二硫键而且序列中含有两个经翻译后修饰的特 殊氨基酸,即位于第10号的羟基脯氨酸(Hyp10) ,及第13号的D构型苯丙氨酸 (D-Phe13) 。核磁共振实验较好地确定了天然conomarphin的溶液结构,其结构表 现出中间段呈紧密的Loop区以及C端较短的310-螺旋的特征。为了理解翻译后修 饰的特殊残基(Hyp10 和D-Phe13) 在conomarphin 中的作用,我们还对合成的 L-Phe13-conomarphin 以及Hyp10Pro-conomarphin 突变体的溶液结构进行了研 究,并将它们与天然conomarphin的结构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翻译后修 饰残基对conomarphin的折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结果暗示了,对于不含有 二硫键的芋螺肽conomarphin而言,特殊的翻译后修饰残基对其生理功能的实现 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我们还发现该芋螺肽的溶液构象对pH非常敏感,研究 结果暗示该芋螺肽的活性受pH 的影响也可能比较显著。 芋螺毒素是很有价值的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A-超家族芋螺毒素是 研究最早、了解较为全面的芋螺毒素家族之一。最近,一个来源于芝麻芋螺的 A-超家族的新成员芋螺毒素pu14a 被发现了。芋螺毒素pu14a 具有非常罕见的 framework 14型半胱氨酸骨架,电生理实验证明,pu14a能作用于肌肉型nAChR , I 其分子靶标为nAChR 的(α1) β1γδ亚基。对芋螺毒素pu14a 的结构研究及将其与之 2 功能相似的其他alpha-芋螺毒素的结构比较提示了pu14a结构特征与其独特的受 体识别有着较大的联系。 综上所述,本文完成了以上三种最近发现的芋螺毒素以及其相关突变体溶 液结构的研究,揭示了芋螺毒素结构与功能关系,这为研究它们与靶标分子的 相互作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芋螺毒素;mr3e ;二硫键;conomarphin ;翻译后修饰;pu14a ;framework 14;核磁共振溶液结构 II Abstract Cone snails, a group of gastropod animals that inhabit tropical seas,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a mixture of active peptides, namely conotoxins, for defense and prey. Conotoxins are mainly disulfide-rich short peptides that potently and specifically interfere wit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