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波动,利率作为可借贷资金供求的价格也随之周而复始地
上下起伏运动,形成了利率周期。通过我国1979-2006 年的利率周期运动的分析,
我们可知利率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密切相关,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存在规律性,
但由于受市 其他因素的影响,两者在走势上并不同步,存在时差,或提前或滞
后。在我国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周期运动的特征也更加明显,这也给
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利率风险。
从1996 至2004 年,我国处于一个持续了8 年的降息过程,8 年来我国商业银
行已经形成了特定的适应降息环境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随着2004 年 10 月,
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升息阶段。在升息阶段商
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本文主要从存贷利差、敏感性缺口和风险成因三个方面
深入了分析。并在剖析商业银行升息阶段的利率风险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
行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升息阶段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提出的建议,主要从商业
银行的经营结构、内含期权风险控制方法、利率风险控制策略及国内的硬件环境
和银行的软件条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经营结构方面: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实现经营收益的多元化,
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应利用银行的经营资源优势,加强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加大
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内含期权风险控制方面:加强对提前
取款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两方面的管理;利率风险控制策略方面:提出我国商业
银行应将表内资产负债头寸调整和表外利率衍生工具对冲相结合,主动调整缺口
策略,采取浮动利率定价方式和借入长期资金策略,利用金融利率衍生工具;硬
件环境和软件条件方面:建议央行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
现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改善不合理的利
率政策及其规定,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完善或开发利率风险管理的数据统计系统和
风险计量软件系统基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升息阶段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风险管理
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terest rates as the prices of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following the cycle of the economical campaigns, form the interest rate
cycle. The interest rate cycle and the economic cycle fluctuations have certain regularity,
and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due to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rket, the trend is
not in sync, the time difference there, or early or delayed. Chinese interest rate cycle
fluctu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s, the interest rate cycle campaign features are even more
obvious, and also will bring about greater interest rate risk to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rom 1996 to 2004, Chinese lasted eight years of a rate cut cycle, and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have formed a specific env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