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论 文 摘 要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生在德国,长在德国。1933 年,由于希特
勒的法西斯政权实行排犹主义政策,他随法兰克福学派流亡到了美国,从此便扎
根美国。他加入战略情报服务局、秘密服务局为反法西斯战争工作。1951 年,
社会研究所迁回德国,而马尔库塞则开始了他在美国大学工作的生涯。他先在哥
伦比亚大学(1952-53)、哈佛大学(1954-55)从事研究工作,后在布兰戴斯大
学(1954-1964)、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65-1970)执教。虽然六十年代中
期以前,马尔库塞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颇有建树,出版的《理性与革命》、《爱欲
与文明》、《苏联马克思主义》、《单向度的人》等著作,但他的社会影响颇为有限。
随着西方各国学生运动迅速发展,批判理论从“历史的后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马尔库塞也声名鹊起。他被奉为“青年造反者之父”、“新左派的精神领袖”、“发
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甚至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三
M ”(Marx 、Mao 、Marcuse )。“他的书已经成为美国革命学生的工作手册”。
本文立足于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社会转型的时
代大背景,研究一个著名的思想家——马尔库塞和一场伟大的运动——六十年代
美国学生运动之间、即社会理论与社会运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我将从对资本
主义的批判的社会大背景,马尔库塞思想与学生运动宣言纲领之间的文本联系,
马尔库塞与学生运动事件上的联系,媒体对马尔库塞“学生运动精神领袖”地位
建构四个方面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分四章论述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静悄悄的革命》着重从宏观背景来考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
生运动之间的联系。在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科学从造福人类的福娃变为
压迫人的上帝,社会从生产时代过渡到消费时代,大众传媒从被压制状态到拥有
第四权,生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人们的政治思维逐渐从分裂对抗转向和平共处。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静悄悄地发生了革命。大学从“象牙塔”变成了“社
会轴心”,人文主义教育逐渐让位于工具理性,接受高等教育从少部分人的特权
发展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也因此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社会问题和
高等教育中的问题的交织是六十年代社会动荡的温床。
《第二章轰轰烈烈的批判》首先分析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出现相对微观的
背景,即在二战后形成的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文化背景和精神氛围。在这
个批判群体中,既有美国学者 C.赖特•米尔斯、保罗•古德曼,也有来自其它资
本主义国家的马尔库塞、弗洛姆和诺曼•O.布朗,还有来自第三世界的法农、卡
斯特罗、格瓦拉和毛泽东;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家的理论批判,也有从垮
掉派到荒诞派的离经叛道的文学批判,还有来自摇滚乐的大众文化批判。马尔库
塞依托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黑格尔、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和名声,并以其
与时俱进的政治批判和彻底的批判精神成为批判群体中耀眼的明星。其次介绍轰
轰烈烈的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概况,并从“学生权力”和“学生权利”角度
分析学生参与运动的原因和诉求,分析这场带有诗化特征的学生运动的批判性
质。最后,探讨马尔库塞通过教学、演讲、参加集会等形式介入六十年代美国学
生运动的概况,并通过他特殊的身份背景、公共事件的焦点人物、有争议的思想
几个方面的分析说明媒体为什么要把他建构成西方学生运动的精神领袖的。
《第三章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中的马尔库塞精神》认为对人存在的关怀,
对异化的批判,对人解放的追寻,“革命”的话语引起了马尔库塞和左翼学生心
灵的共鸣。单向度社会和消费社会是马尔库塞和学生共同批判的目标。新感性、
新人、新社会则是他们超越单向度的共同目标,而否定性思维则是批判和超越的
基础。马尔库塞对新工人阶级的批判,把青年学生当作解放单向度社会的重要力
量,得到了学生的强烈认同。爱欲解放论、大拒绝的革命方式、制度内的长征充
满了乌托邦的色彩,这也是马尔库塞和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共同特质。
《第四章运动终结、批判继续》首先从美国学生运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角度
论述这场运动面临的困境,然后从这场运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大众
传媒舆论导向的转向,“沉默的多数”态度的转变,学生思想的流变等方面进行
论述。由于实践的“革命”运动已经终结,马尔库塞遁向了指向精神和未来的革
命:自然革命、艺术革命。他也对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六十年代美
国学生运动虽然终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路软土地基强力搅拌就地固化技术规程.pdf VIP
- 数字智慧某著名企业FCM财务成熟度评估模型(149页PPT).pptx VIP
- 一种内置控制器的大行程电动夹爪.pdf VIP
- 中国IBD蓝皮书 -中国炎症性肠病医患认知 暨生存质量报告 溃疡性结肠炎部分.docx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考试卷.doc VIP
- (四级)无人机驾驶员(航拍)理论考试题库完整.docx VIP
-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 VIP
- 量子信息学导论 课件 第7章 量子模拟(1).pptx VIP
- PCB化学镀镍无钯活化瞬时工艺研究:铜镍逆置换的应用探讨.docx VIP
- 医院课题经费预算调整申请表模板使用说明.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