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品研究 20 11.07.B
论《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叙事
与叙事“油滑”
丁 颖
鲁迅在 《故事新编》序言里提供了两种历史小说的写法: 传统文化的深刻总结,那么,频繁出现在鲁迅后期创作中的“油
一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二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 滑”,则是鲁迅对“侍主性”文化和殖民文化苟合状态的上海文
[ ]
1 化的独有发现。那些受到都市文化浸染,又备受统治文化禁锢,
成一篇”。可以看出,在《故事新编》的写作中,作者对这两种创
作方法进行有意的兼容:“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 素乏人格独立的人们大都会有些“油滑”之相和“油滑”之心。
时却不过是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多少是蕴涵着一些随机性和投机性的,
[ ]
2 油滑亦是。
人的诚敬,所以不免有油滑之处。” 早在1936 年,林穆发表了
《读了〈故事新编〉以后》,从艺术直觉出发,谈道:“在《故事新 30 年代的上海一度兴起了“复古”热潮,国民党政府推行
编》之中,后期的作品较前期的作品更有刺激性,更有意义,使 “文化统制”政策,强令小学生尊孔读经,大兴文言,“礼让治
[ ]
3 国”。1934 年,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汪懋祖发文《禁习文言
我们读了以后,在我们的脑子里更能留下新鲜的印象。” 这种
新鲜的印象应该主要来自于“油滑”手法在后五篇中的广泛运 和强令读经》,在理论上予以应和。上海文人更是各显身手,大
用所达到的效果,原生态的阅读体验恰好契合了鲁迅的原意: 兴小品文,提倡“幽默”、“闲适”,复活晚明,竞相谈论袁中郎。建
“给了他们生命”,“没有将古人写死”。虽然鲁迅一方面自认“油 议青年人阅读《庄子》、《文选》,“从中去找活词汇”。在这个过程
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另一方面则延续着反讽 中,鲁迅全面而深入地参与了这场“复古热”的反批评,与施蛰
的笔触和戏谑的“油滑”,表示“此后也想保持此种油腔滑调”, 存之间展开了长达半年的论争。先后撰写了以七论《文人相轻》
历十三年之久而不改。在笔者看来,这种为“学术界”备受争议 为代表的大量的杂文,将这场复古思潮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入
的“油滑”手法,不仅仅是作为某种表现手法或叙事手段而存在 的阐述和剖析。在鲁迅的视阈里,这种向时而动、利益所趋的行
的,也不仅仅是性质之争、题材之争的由头,尽管很多讨论是沉 为实质上正是一种无特操的“油滑”,它流行于上海,寄生于善
溺于此的。应该看到,以“油滑”手法处理“故事”并加以新编的 人杰士和“好人”英雄身上,既使用“好的故事”加以包装,也随
确是鲁迅独创的“符合他梦想的苛求”的形式,在服从于作家的 时都会自动剥落掉重重的伪饰,露出生命的本相。这种以外在
艺术表达的同时,自由娴熟地调动他全部的人生经验,出入古 的“滑头滑脑”而以内里的“无特操”为特征的“油滑”,不仅显现
今,往来历史与现实之间,在穿越历史时空的精神相遇中显现 着鲁迅对上海文坛以及上海社会人生世相的独有理解,也深刻
着时代和个人的气息。最讲礼让的伯夷、叔齐被“恭行天搜”、孔 地遇合着鲁迅对历史的观察,在古人和今人的精神对话中渗透
子仕途不顺时会焦躁不安、庄子被汉子纠缠不清时求告于巡 其精神的拷问和文化的质询。在遍览人世变迁和人生世相之
士,无聊又无为的老子像根木头……而这些主要得力于“油滑” 余,在“沉于历史,沉于古代”之后,那些始终团簇于他心中的人
手法的运用,即“油滑”的叙事,助推着鲁迅形成一种新版的“故 事和物象会以“召魂”的方式得以还原,搭建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基因的本质》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的类型和结构》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二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1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呼吸》2013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增殖》一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二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四2014高考.doc
- 2014年高考生物复习精华学案:《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2014高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