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文明探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年第 1 期 主义商品经济。这“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现代化的必要基础。” 6 此外还必 须推进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现代化。 在结束本文之前, 必须说明两点。首先, 作为“书评” , 本文介多评少, 一是限于本人水平, 二是 企图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使读者对此书有个比较完整的概括性了解。其次, 本文显然很少使用一般书 评中大量使用的褒赞之词, 而只是强调了“可喜的一步”或“可贵的第一步” 。这个“第一步”同时包 括两方面意思: 其一是说在现代化研究中国化的道路上, 学术界还没有人走过, 至少是没有人实实 在在地迈出这一大步; 其二是说现代化研究的中国化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有极为漫长的 道路要走, 刘永佶教授所迈出的还仅仅是最初的一步, 因而其提出的新概念、新思路、新观点肯定有 许多不完善、不确切的地方, 如“文明主体”和“文明”两个“核心性概念” , 书中就没有对其与马 克思主义和西方现代化学说中被广泛使用的有关概念的关系进行必要说明, 以致极易使读者在看到 以此二概念为主体展开的现代化理论时, 似乎不是在探讨现代化问题。因此, 衷心期待着刘永佶教授 在现代化研究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第二步、第三步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江瑞平 盛唐文明探源 《唐代蚕桑丝绸研究》 , 卢华语著。 16万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 良子。 古代蚕桑丝绸既是物质文明的瑰宝, 又是精神文明的明珠。自从华夏先民首创蚕桑丝绸之始, 经 过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等时期的发展, 到唐代, 盛产蚕桑丝绸的中华大地与皇唐盛大国势交相辉映, 加 上日益繁荣的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浑然合成盛唐气象中的一幅绚丽画卷。 唐代是我国蚕桑丝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如果说我国蚕桑丝绸在唐以前主要翱翔于北方的话, 那么, 在唐代则是南北展翅, 比翼齐飞, 将我国蚕桑丝绸文化引入一个新天地, 使贞观之治开创的盛唐文 明更加绚丽多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外交流日益扩大, 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学术 成果也相继问世, 然而对丝绸本身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更谈不上把蚕桑丝绸作为古代中华文明载体 加以研究。卢华语女士的新作《唐代蚕桑丝绸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则填补了这个空白, 从不同 角度展示了唐代丝绸的辉煌, 探讨了贞观之治开创的盛唐文明之源, 无疑也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推进 到一个新阶段。 卢女士的著作颇有特色: 11浑然一体, 画龙点睛。《研究》一书的结构, 从总体论分布特点, 从分区述发展轨迹, 从艺术 特色展文化内涵, 从生产发展揭作用功能, 全书浑然一体, 气势浩然。《研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 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之方法, 把着力点放在“特点” 、“规律” 、“特色” 、“功 能”之上, 在地理分布中归纳特点, 在分区发展中探寻规律, 在图案描绘中展示特色, 在经济作用中 察看功能, 这种画龙点睛之举, 将唐代蚕桑丝绸的历史面貌勾画得眉清目楚, 活龙活现。 《研究》能达到上述境界, 不仅需要对史料有熟练的把握, 更需要具备相当的理论修养才能做出 符合历史实情的理性概括, 这是难能可贵的。传统史学重政治、轻经济, 尤其工商业被视为末业, 有 关资料十分零星分散, 搜集所需资料, 唯有按照韩愈在《进学解》中所说“爬罗剔抉, 刮垢磨光” , 极 费功力方能达到。《研究》知难而进, 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全书16万字, 引用史料856条, 出 ?196?图 书 评 介 自120种古今文献, 包括正史、诗文、小说、笔记、政书、类书、方志、家谱、族谱和各地出土的文 献、文书、墓志、考古实物以及当今学者研究成果等, 搜罗弘富, 并在熟练把握史料的基础上下笔如 清泉, 浇灌出蚕桑丝绸文化研究之花。 卢女士在“后记”中说: “囿于学力和时间, 未能对它作全面的考察, 仅选其中几个侧面作了初 步探讨” 。这说明作者首先在“选”字上下了功夫。从全书看, 所选的几个侧面都是研究唐代蚕桑丝绸 关键所在, 而且所选题目皆为探讨唐代中华文明关键所在。当今, 正在建设现代中华文明的人们需要 从唐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和镜鉴, 因此《研究》就其形式与内容都具有现实意义。 21视角新颖, 取证精审。《研究》所论绝大多数为学人前所未发, 富有开创性。作者提纲挈领表述 这种开创性, 首先表明开创什么, 紧接着说明为什么。《研究》第一页第一句表明了开创什么, 即进 一步探索蚕桑丝绸产地分布特点; 紧接着第二句就说明了为什么, 即“研究分布特点, 不独有助于发 现唐代蚕桑丝绸业发展规律, 也有助于看清其历史进程中所处地位” 。这种新颖视角, 开宗明义地给 读者指点要冲, 并让读者跟随作者进入境界,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