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变方法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ocVIP

不同诱变方法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诱变方法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素华,许小平**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福州,350116)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摘要:以产黄嘌呤氧化酶菌株 Arthrobacter X 为出发菌,采用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 单因子诱变,以及紫外结合氯化锂(UV+LiCl)、紫外结合微波(UV+微波)的复合诱变方 法对 Arthrobacter X 进行诱变。对诱变后的高产菌株 UV-4、ULi-10、UW-5 作遗传稳定性试 验,其中 UW-5 在连续传代 6 次后其遗传性状较 UV-4、ULi-10 更为稳定,其产酶活力比出 发菌株提高了 63.46%,XOD 比活力也提高了 56.66%。是一株比较理想的黄嘌呤氧化酶高 产菌株。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复合诱变;筛选 中图分类号:TQ464.8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Xanthine Oxidase by Different Mutation Methods CHEN Suhua, XU Xiaop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ing,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350116,China) Abstract: Various mutating methods including ultraviolet(UV), diethyl sulfate (DES) and complex mutagenesis (combination of LiCl and ultraviolet rays, ultraviolet rays and microwave irradiation were employed to deal with a xanthine oxidase producing strain Arthrobacter X. Then the high-yielding mutant strains UV-4, ULi-10, UW-5 were tested for genetic stability. After successively cultured six times found that heredity character of UW-5 was stabler than UV-4, ULi-10. Its enzyme activity increased by 63.46% and XOD specific activity increased by 56.66% over the original strain. Key words: Xanthine oxidase; complex mutagenesis; screening 0 引言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简称 XOD(EC.122)是生物体内核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 酶类[1],黄嘌呤氧化酶在生理环境条件下能够催化核苷的代谢产物次黄嘌呤先氧化形成黄嘌 呤,再进一步氧化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其氧化产物尿酸和氧自由基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 功能。因此,该酶正在被开发成为一种具有高价值的商业用酶,应用于检测血清无机磷[2]、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细胞损伤后胞外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水平以及次黄嘌呤核苷(肌 [3] 解亚硝基盐、三硝基苯甲硝胺等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发和研究 XOD 具 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野生型 XOD 菌株代谢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生 产的需求。因而选育和改良 XOD 高产菌株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选育方法为诱变育 种。本试验采用各种诱变方法对一株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菌 Arthrobacter X 进行了处理,同时 探讨了诱变因素对其产酶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其产黄嘌呤氧化酶的能力,为高产菌株的选 育制定依据,为黄嘌呤氧化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条新的绿色途径。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103514110002) 作者简介:陈素华(1984-)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生物化工 通信联系人:许小平(1962-)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生物化工. xu@fzu.edu.cn -1- 1 材料与方法  45  1.1 1.2  菌株 Arthrobacter X 菌株,本实验室保藏。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NaCl 5.0g/L,牛肉膏 3.0g/L,蛋白胨 10.0g/L,pH 值 7.5。 初筛培养基:NaCl 5.0g/L,牛肉膏 3.0g/L,蛋白胨 10.0g/L,黄嘌呤 0.76g/L,琼脂 15g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