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雾化吸入(新)--蔡春玲.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步----实施 实施步骤: 1.安装前检查各部件衔接导管; 2.连接各管路; 3.调试机器检查管路是否漏气(新的雾化器应 先吹2-5分钟),完毕后关机; 4.将药液注入雾化器内; 第5步----实施 5.打开开关(调节好氧压力0.1-0.2Mpa), 观察出雾情况; 6.将面罩放在患儿口上或将口含嘴放入口中; 7.指导配合呼吸,手持雾化器药罐应保持与 地面垂直; 8.吸入过程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以及出雾情况 (防止窒息,勿将雾喷到眼睛); 第5步----实施 9.药液雾化吸入完毕; 10.关开关(氧气) 11.协助患者拍背、吸痰;面部和口腔清洁:擦脸、漱口; 12.整理用物,雾化器清洗、晾干待用。 第5步----实施 实施中问题的处理 1.雾化罐雾量过小或不出雾 检查雾化罐的喷雾口是否堵塞;雾化罐一定要保持与地面垂直,倾斜也可导致不出雾。 第5步----实施 2 雾化吸入过程中的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咳嗽剧烈时,可暂停吸入,拍背或帮助先喝杯水,等其咳嗽缓解后再进行; 如患儿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应注意观察其面色,可先暂停治疗,可让其安静后再进行治疗。 第5步----实施 3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雾化吸入前不要抹油性面膏; 2.吸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减少咽部不适及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停留而造成口腔念珠菌感染; 3.使用面罩雾化吸入者应洗脸,以清除残留在脸部的药物。 第6步----观察并记录 观察并记录内容: 1.观察患儿的反应及雾化后效果(必要时对比患儿雾化前后的呼吸、排痰和听诊肺部来判断雾化的效果。) 2.操作者签全名及时间。 雾化吸入操作6步骤 6.观察记录 1 4 2 3 5 实施 核对 评估 准备 告知 雾化器使用步骤(一) 用清洁的针筒或吸管,将指定剂量的雾化溶液注入雾化器中。 用清水冲洗针筒或吸管,再将适量的稀释液与雾化溶液同置于雾化器中,使总容量为2-8毫升。 雾化器使用步骤(二) 盖好雾化器 接上咬嘴或面罩 雾化器使用步骤(三) 用塑料管,将雾化器接驳至压缩气泵、压力循环通气机、或氧气瓶。 雾化器使用步骤(四) 接上电源,开动气泵或通气机; 如用氧气瓶,则需打开阀门,调校流速。 气体流速:5-6L/min 雾化器使用步骤(五) 气雾开始出现时,把咬嘴放入患者口中,或将面罩盖上患者面部。 嘱患者张口慢慢呼吸,将气雾深深吸入肺部。 雾化器使用步骤(六) 溶液必须完全雾化,才可停止治疗,关上电源或阀门。清洗雾化设备。 吸药过程 使用口含吸入治疗(推荐) 端坐放松 嘴唇裹住口含器,缓慢吸气 呼气 使用面罩吸入治疗 根据儿童的姿势,调整角度和位置 喷雾器要一直保持竖直向上 把面罩罩住口鼻,用力适当 压缩泵和空气导管的清洁 压缩泵无需特殊维护,用潮湿干布擦拭机身外壳即可。切勿让液体进入机身内部,一旦液体进入,请在通电前彻底干燥 空气导管无需清洁,如果发现空气导管内进水,在不连接喷雾机的情况下,开机用压缩空气将导管吹干。 雾化器的清洁、消毒及保管方法 雾化器使用后,药盒、口器应全部用消毒液浸泡,浸泡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晾干后备用。 存放雾化器的容器一定要保持清洁,以防治交叉感染。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消毒液沉淀物堵塞喷雾孔或腐蚀雾化器。 当雾化器喷嘴被药物堵塞时,会出现雾量小或不出雾。请将喷雾器在温水中浸泡或开水中煮几分钟,如还不能解决问题,建议更换喷雾器,切勿用注射器针头疏通喷雾处。 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雾化罐。 气道管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采取某些物理的方法,如体位引流、胸部振动或背部扣拍,并帮助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从而改善气体交换等。 胸背部扣拍 将手掌微曲成弓形,五指并拢,有节奏的扣拍病人胸部(背部)病变部位。 以腕部为支点,扣拍频率根据病人的反应调节。 重点扣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向外周向中央扣击,利用腕关节的活动用力量适中,重复扣击时间1-5分钟。 吸痰方法 振动胸廓,使痰也向中枢气道移动 吸引 吸痰时间≦15秒 将吸痰管送入口鼻腔深部拔出时再给负压 注意事项: 吸痰管型号选择合适 吸痰手法要轻柔 体位引流 常规翻身 定时采取特殊的引流体位 引流时结合胸背扣拍或振动 有效咳嗽或气道内吸引清除分泌物 气道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气道管理一定要在饭前或鼻饲前进行 气道管理一定要配合雾化治疗效果才好 雾化吸入治疗带来的效益 可观的经济效益 良好的社会效益 小结 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哮喘防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落实,提高哮喘的群体诊疗水平。 这也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义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