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docVIP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从中国农村已走出了两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大多已返回家乡,而新生代农民工正活跃在城市舞台上。新老农民工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时代和年龄上,更体现在社会阅历、教育情况、生活期望、行为方式,乃至于思想状况、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这也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现状出现了很多问题。 国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极为广泛,涉及到农民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 (1)据农业部统计,我国的农民工数量己达到亿人,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而新生代农民工又居于绝大多数。对于中国特有的这种“农民工”现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学界就开始关注。张雨林教授在年首次提出“农民工”一词,之后学术界就掀起了研究农民工的热潮,而且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2)我们著名学者刘怀廉(2010)、杨云善(2005)、时明德(2005)、李培林(2003)等对农民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起著作有《中国农民工问题》、《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等这些著作从城市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角度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这些研究所选取的角度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主要是对农民工的城乡流动模式、社会角色、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工作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 (3)这些都是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的整体研究,对于新生代这一新生的农民工群体的研究相对来说很少。学者王春光(2005) [1] 甄月桥.农民工就业心理透视[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04. [2]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三农探索,2007,04 [3] 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3 [4] 李晓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10 [5]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03 [6] 刘怀谦.中国农民工问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3 [7] 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04 [8] 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5 [9] 甄月桥,陈蔚,李宏汀.浙江省农民工就业心理现状与对策[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7,11 [10] 李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调查[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11] 杨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三农探索论坛,2007,11 [12] 韩雪松.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难及解决策略[J].西安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1 [13] 王凤山,冀春贤,鲍亚明.宁波市农民工调查报告[J].宁波党校学报,2007,05 [14] 丁志宏.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J].兰州学刊,2009,04 [15] 赵智晶,吴秀敏,陈科宇,杨易.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06 [16] 文军.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所,2005,06 [17] 夏海勇.透视“民工荒”——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态势的人口经济学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04 [18] 刘芳.近年来关于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综述[J].西北师大学报,2005,01 [19] 徐林清.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J].岭南学刊,2002,03 [20]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青年农民工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05 [21] 张子珩.中国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5,06 [22]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3] 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J].社会学研究,2002,06 [2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06 [25] Emma De Vite.The hierarchy of needs.Thard Sector.london:Mar19,2008 [26] Anonymous.New Evidence Refutes MasLow’s Hierarchy of.Business Wire.New York: Nov20,2007 [27] Todaro.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