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谨以此论文献给关心和帮助我成长的亲人、老师和朋
友们!
邓伟
I
II
III
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
来源初步研究
摘 要
陆架海作为陆地与大洋的过渡带,在陆源有机质的转运及埋藏中具有重要作
用。黄、东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因其高的生产力和碳埋藏速率,加之大
量的入海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这一海域已成为海洋地球化学研究
的热点区域。海洋沉积环境中脂肪烃(AHs )和多环芳烃(PAHs )的研究对于揭
示有机质来源、环境污染以及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
值。本论文对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复杂混合物
(UCM )及多环芳烃等多种烃类标志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了解研究区域
内沉积有机质来源、石油污染状况、PAHs 的污染源及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结论
如下:
(1)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 )含量整体呈现泥质区高于沿岸的分布
趋势,最高值出现在东北地区,含量最低的是苏北沿岸。东海沉积物TOC 整体
含量低于南黄海,济州岛西南泥质区高于沿岸地区,陆架中部含量最低;沿岸地
区TOC 分布呈现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有机碳的分布受到沉积物的来源、粒径
以及水文条件等因素控制。从 C/N 分析,南黄海沉积有机质呈现陆源和海源共
同影响的特征。由于受到现代黄河与老黄河物质的影响,苏北沿岸以及山东半岛
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C/N 值。东海的C/N 值整体低于南黄海,沿岸地区偏低的
C/N 值主要与人为活动、细菌以及土壤有机质有关。
(2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C14~C35 )的含量在0.42~2.00μg·g-1 之间,
-1 -1
平均值为 1.01±0.34μg·g ;东海地区的正构烷烃含量在0.36~1.79μg·g 之间,平
均值为 0.94±0.39μg·g-1 。研究区域正构烷烃以双峰型分布为主,前峰群主峰碳
C16/C17/C18,后峰群主峰碳C29/C31 。短链正构烷烃(C14~C21 )无明显奇偶优势,
表明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合成或化石燃料输入。长链正构烷烃(C25 )
具有奇偶优势,表明研究区域存在明显的陆源输入。总的烷烃参数分析表明,南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海源与陆源贡献相当,而东海以陆源输入为主。正构
烷烃含量与TOC%无明显相关性,主要与正构烷烃的来源多样性有关。
IV
(3 )高的UCM 含量和低的姥鲛烷/植烷(Pr/Ph )比值,表明研究区域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其中以苏北沿岸和浙江北部附近海域污染最为严重。除了细
菌的贡献外,UCM 主要的是由河流输入与船只排放的石油烃造成。此外,大气
沉降也可能是UCM 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4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TPAHs )的含量在61~3601ng·g-1 之间,平
均值为 825±716ng·g-1 。平面分布呈现北部高于南部,最高值出现在靠近韩国一
侧,可能与海上倾废有关;苏北沿岸地区含量最低。东海表层沉积物中 TPAHs
含量在128~1643ng·g-1 之间,平均值为771±411ng·g-1 。近岸泥质区高于济州岛西
南泥质区,陆架中部含量最低。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域整体上处于中低
等污染水平。
(5 )TOC 是控制南黄海沉积物中TPAHs 分布的重要因素;东海沉积物中TPAHs
的分布除受TOC 的影响外,还与复杂的水动力条件、滨岸各类污染源的输入以
及黑炭(BC )、颗粒有机碳(POC )分布有关。南黄海TOC 标准化的TPAHs 分
布整体呈现沿岸高于远岸,中部泥质区最低的分布特征。
(6 )沉积物中的PAHs 主要以3 环母本多环芳烃为主,占总量的64.1%±9.1%,
4 环次之。其中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陆架中部以5、6 环的PAHs 为主,可能与大
气输入有关;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优势组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