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pdfVIP

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莩 ’拜亩 2013年第1期 团结与承认:中国式慈善困局的社会政策分析水 岳经纶 温卓毅 摘【 要1近年来在 中国社会频频 出现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现象。这些新现象是人类社会 旧有慈善 困局的 新表现 ,可以称为中国式慈善 困局 。从社会政策分析 中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分配的角度看 ,碎片化甚至缺失 的社会政策体 系未能向公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 ,进而形成相互团结和承认 的正面价值是 问题的关键 。破解 此 困局可参考欧盟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努力,以构建一元 “社会 中国”为 目的,确立整全 的社会政策框架,明 确统一的公民身份和公 民权利。 [关键词1小悦悦事件 慈善困局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中国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 (2013)01—0042—07 2011年 10月。父母在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开店的女童小悦悦独 自在巷中玩耍 ,被一辆面包车撞倒 和碾压。在之后 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18个路人,对她不闻不问,未予施救。期间小悦悦再被 -- Ib型货车碾过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将濒临死亡的小悦悦救起 。① “小悦悦事件”触发 了对近年频 发于中国社会的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现象的公共讨论。 “侧隐之心 ,人 皆有之”。小悦悦事件中未予施 救的 18个路人.虽然有的表示 “当时没有看到”,但事后仍然登门向小悦悦父母致歉。在事后的公众讨 论中.舆论也不乏严厉的道德批判。小悦悦的悲惨遭遇反映出人们的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的偏离。 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实质上是一体两面。同样性质的事件在全国不同地方时有发生 ,显示出这类行 为的背后有着独特的逻辑和制度根源。只有从理论层面对受助讹诈和见义不为的行为提出解释并反思制 度设计 ,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此 ,不妨转换思考的角度 ,从着重道德教化和物质激励 以践行善念 ,转 而考虑中国社会是否存在不利于善行的制度性障碍。 本文把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归纳为中国式慈善困局,并试图指出困局的制度根源在于当前中国 “碎 片化”的社会政策体系,未能给予公民平等一致的社会保护 ,导致人们专注于为 自己个人争取和捍卫利 益 .并由此形成一种 “弱者的逻辑”以合理化 自己的行为。因此 ,破解中国式慈善困局 ,需要从社会政 策体系着手 ,参考欧盟在社会政策方面的努力 ,构建一元 “社会中国”。 一 、 中国式 “慈善困局”:助人被讹与见义不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 目 (11JJD840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中山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985三期专项资金、中山大学社会建设论坛专项基金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岳经纶,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特 聘教授 (广东 广州,510275);温卓毅,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博士生。 ① 《小女孩挣扎血泊中,18路人冷淡走过去》, 《南方都市报》2011年 10月16日。 一 42— 见死不救事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曾发生。①例如,1964年在美国纽约郊外公寓区发生的一 起凶杀案 .案发时至少 38名邻居看到或听到受害人呼救 ,但因为 “不想卷入此事”而没有及时施 以援 手 。②事件引起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 ,在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之后 ,他们提出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从责任分散 (diffusionofresponsibility)角度解释此现象,“旁观者越多,提供帮助的人越少”。l1】 经济学家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旁观者效应进行解读。他们把个体不得不就是否按照利他主义原则帮助 别人做出选择的局面,称为慈善困局 (撒玛利亚人困境 Samaritan’Sdilemma)。④按照经济人假设 ,慈善 行为也会产生成本 .几乎不能期望公民会执行政府所宣扬的各类道德VI号。可能的施助者和受助者处于 一 种博弈状态 .施救与否取决于在此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和互信 、个人对短期和长期效用的判断及贴现 率。 “旁观者效应”和 “慈善困局”都说明对他人遇险进行施救在现实社会中并非 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 而,这种施救与否的慈善困局在中国发生时却有 了新的情况。首先 ,最显著的差异是,助人被讹的因素 甚少在其他国家出现,慈善困局主要是可能施救者单方面的考虑所导致。而在中国,慈善困局还包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