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寒食、清明民俗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堕 堂 宋词中的寒食、清明民俗初探 。万婷婷 (温州大学 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ooo) 摘【 要】寒食和清明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俗节 日。它们 日期接近,风俗类似。寒食被国人尊为 “民间第一大祭 日”;清 明更是至今我们仍耳熟能详、地位至高无上 的民俗大节 。它们在演变和发展过程 中 逐渐交叉 、融合、影 响乃至湮灭归并 。本文力 图选取宋词这一视角 ,对这两个节 日做个统一 的研 究 ,由此探 究宋代 的民俗旅游活动 ,思考其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深发其文化层面 的价值 。 关【键词】宋词;寒食节;清明节;民俗旅游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O4—0o75一O2 历史上的寒食和清明分别在春秋和周代就有了发源的端 户户会熄灭火种,几 日后再重燃新火。这样的习俗代代相传,便 倪。无论哪一个节 日,距今也已经达到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 衍生出来了在禁火期间冷食的习惯。苏轼在其 望《江南 ·超然台 经历了几朝几代的发展,在宋时已经蔚为大观并逐渐融合归 作》所作:“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并。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寒食、清明又多是以出游娱乐 新茶。”句,描写的就是这一传统风俗。又见周邦彦的 应《天长 作为主线来串联起人们一整天的活动。在这其中,民俗又以其 一 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 特有的渗透性为节 日平添了几分旖旎色彩,使得文化、历史与 沉暗寒食。”渲染了寒食的节令环境。而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 人的自我三者得到了和谐共融,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当时的 侯宅。”化用韩翊 寒《食》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 社会生活状况。下文试图通过对宋词文本的分析,窥探这两大 侯家。”一句。以清明节唐朝皇家以新火赏赐近臣的典故点出了 节 日在宋代的发展,还原寒食、清明的民俗旅游活动在这个特 清明不起炉灶而吃冷食的传统。冷食,吴文英在他的 定《风波》 定历史时期的原貌。 一 词中也有所提及,“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 ,人家垂柳未清 明。”“人家垂柳未清明”显然点出了全词发生的时节——清明 一 、 民俗旅游活动 前几天。依照他所描述的落花满地,又家家户户遍插垂柳的习 (一)祭扫 惯来看,就不难得出,此时即是我国重要的民俗大节——寒食。 正是由于声势浩大、丰富多彩的祭扫活动,才成就了寒食、 而 “烟冷”一词,更是借景写实,指明寒食气节家家停炊,不生烟 清明作为中国最重要祭 日的无上地位。如史达祖 《寿楼春 ·寻春 火只吃冷食的习惯。 服感念》:“载春衫寻芳。……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蔟藻香。”就 (三)插柳 是在寒食祭坟时,因见他人阖家出游,妇女踏青采芳而怀念亡 “柳”作为清明节特有的意象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它 妻之作。而从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谢枋得 沁《园 是初春时节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如黄简在他的 柳《梢青》一词中 春 ·寒食郓州道中》)的感叹也不难想见,逢寒食节回乡团圆,缅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旬就点明了“柳”的这一特 怀先人的传统观念早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牢牢扎根。又如赵 征。春雨润如酥,几阵雨水的滋润使柳叶舒展,遍眼绿色,以勃 长卿在 《临江仙 ·暮春》提及 “怀家寒夜,中酒落花天。”赵氏乃宋 勃生机迎接春 日的到来。它所具有的这种色彩以及节候性,让 朝宗室。此词作于宋亡于金后,词人流落临安,在寒食夜所发出 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新生和生命力的象征。其次,古代长亭外多 的鸿雁飘零之叹。寒食春祭本是拜祭先人,为祖

文档评论(0)

sxym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