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汉语”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 lO月 语 言 研 究 Oct..2009 第29卷 第4期 StudiesinLanguageandLinguistics 、,01.29 NO.4 论 “壮汉语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曾 晓 渝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文章通过 比较 “壮汉语”与当地壮语、汉语的语音关系,以及壮语里汉借词与 壮汉语 的 关联,探讨 了 “壮汉语 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关键词:“壮汉语”;桂南平话 ;汉借词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9)04—0031—07 引言 所谓 “壮汉语 ”,是指壮族人用壮语音系规则来朗读汉文书报 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 “壮汉语 ”存在于广西中南部 邕宁、上林、横县、宾阳等十几个县,当地壮族人用壮语逐字逐句朗 读汉文书刊、报纸,听者 “无论是壮族还是汉族,都一致认为这是在用壮语朗读而绝不是在用汉语朗读。” (班昭…)。在邕宁、上林等县的壮族聚居地,至今仍有乡村教师用 “壮汉语”来朗读汉语课文和解读 概念、词义,所 以当地人认为 “壮汉语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教学辅助语 ”(班昭[1179)。 对于 “壮汉语 ”,已有学者班诏 l【,2]、谢建猷 3【]、刘爱菊∞进行过调查研究。但是,“壮汉语 ”的性质 是什么? “壮汉语”的读音与壮语里汉语借词的读音关系如何?为什么 “壮汉语”能够存在,其形成机 制究竟是什么?这些疑问以往 的研究尚未得出答案,本文打算就此进行探讨。 二 “壮汉语”与当地壮语、汉语的语音关系 “壮汉语 ”存在于广西中南部的十多个县,在这一片区域里,壮语既有北部壮语 (没有送气声母), 也有南部壮语 (有送气声母);汉语则是 以桂南平话为主 。不过,各县的桂南平话之间有差异,名称也不 同,如 “平话”“蔗园话 ”“客话”等 (李连进 )。根据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 “壮汉语 ”的语 音与当地壮语、汉语音系进行比较。 2.1 “壮汉语 ”语音与壮语音系的关系 2.1.1 与壮语声母之 间的关系 邕宁 “壮汉语”的声母有 21个:PPmfvtthnHtt 9jkkh hkwlW【 (班诏…。)。与当地属 于南部壮语的邕宁壮语声母系统相 比较,“壮汉语”声母均包含在壮语声母系统内,而当地壮语声母共 23个,比 “壮汉语”多了两个 。?d一(班昭[1128),这两个声母是当地汉语没有的。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汉语侗台语言接触类型及其变异机制研究》(06BYY055) 作者简介:曾晓渝,女,1955年生,重庆江津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藏语言历史比较、语言接触研 究。 ① 刘爱菊是作者指导的南开大学 1997级硕士研究生,1998年作者带领她同赴广西进行田野调查,1999年作者继续指导 她调查广西上林 “壮汉语”, 2000年刘爱菊完成硕士论文 《广西上林壮汉语研究》并获得硕士学位。本文中上林明亮 乡 “壮汉语”、壮语、汉语方言的材料均引自刘爱菊的硕士学位论文。 ·31 · 上林明亮乡 “壮汉语”的声母有 19个:PmfvtnlS}t ik日?hkw日w,与当地属于北部壮语的 上林明亮乡壮语声母系统相比较,“壮汉语”声母均包含在壮语声母系统 内,当地壮语共 31个声母,比 “壮汉语”多了?b?d?m?n? ?lj?v ?0wYpJmj12个,这些声母是当地汉语没有的。 邕宁与上林明亮乡两地 “壮汉语”声母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当地壮语与当地汉语方言声母系统的重 合部分构成了 “壮汉语 ”的声母系统;二者的差异在于:邕宁 “壮汉语 ”有送气声母,上林明亮乡 “壮 汉语 ”没有送气声母,这是因为邕宁 (邕南)当地的壮语有送气声母,而上林明亮乡当地的壮语没有送 气声母 。由此可见,“壮汉语”声母系统格局受制于当地的壮语音系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