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 卷 第3 期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Vol.1 No.3
2001 年 7 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July 2001
Zr0.9Ti0.1(Ni,Co,Mn,V)2+α贮氢合金的制备过程
对其性能的影响
1 1 1 1 2 2
张国范 ,文明芬 , 翟玉春 , 马荣骏 , 陈 廉 , 佟 敏
(1.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沈阳 1 10006;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 沈阳 1 10015)
摘 要:测定了 Zr0.9Ti0. 1(Ni,Co,Mn,V)2+α 贮氢合金在铸态、快淬态及快淬合金经不同退火温度处
理后的压力−组成−温度曲线,计算了它们的焓变值,测试了其电化学容量. 结果表明:快淬后的
贮氢合金随退火温度的增加,焓变值和放电容量也增加. 在 1173 K 温度下退火处理的贮氢合金,
其放电容量(379 mA⋅h/g) 较铸态合金好,但它的活化性能不如铸态合金.
关键词:贮氢合金; 快淬; 焓变值; 放电容量
中图分类号:TG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1)03−0301−03
1 前 言
当前,NiMH 电池因其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备受青睐. 进一步提高NiMH
电池性能,关键在于电池正负极的放电能力. 然而,要提高正极材料的放电能力是很难的,因为
目前正极材料放电能力已达到其理论值的 90%[1] ,因此制备综合性能好的NiMH 电池的关键又在
于负极材料的选取. 目前,已经商业化的 NiMH 电池负极材料有两种:AB5 型混合稀土类和锆基
AB2 型. AB5 型贮氢材料因受其理论容量和循环寿命衰减快等的限制,影响其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应
用, 而容量高、寿命长的锆基AB2 型Laves 相贮氢合金越来越被重视.
作为NiMH 电池负极材料需满足下列条件:贮氢量高,放电容量大;适中的吸放氢压力平台
(0.01∼0.5 MPa)[2] ;合金和氢间有适当的结合力(22∼50 kJ/mol)[3] ,在强碱电解质中耐氧化和抗腐蚀;
电极反应速度快,合金中氢扩散速度大,电极容易活化.
基于上述原则,本文优化合金组成,设计了Zr0.9Ti0. 1(Ni,Co,Mn,V)2+α贮氢合金,研究了5 种状
态的贮氢合金在3 种温度下的p −H (不同压力下的放氢过程) 曲线,得到焓变值,从而预测该种贮
氢合金是否可用于贮氢电极材料,进而测试了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焓变和电化学特性之间
的必然关系.
2 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贮氢合金制备
按合金设计的质量比准确称取各组元纯金属(纯度均在99.0% 以上) ,放在坩埚中,经25 kg 真
空中频感应炉熔炼,在氩气保护下浇注成铸锭(标号ZA24) ,一部分铸态合金用美国Marko 材料有
限公司制造的 5 吨高级熔体旋淬装置进行熔体旋转快淬处理,得快淬合金A240 ,A240 在 773 ,
973 ,1173 K 温度下退火处理,得到标号为A245 ,A247 ,A249 的贮氢合金.
2.2 p−H(不同压力下的放氢过程)曲线测定
称取一定量样品装样密闭,用高纯氢清洗2∼3 次,在573 K 温度下抽至真空,充入4 MPa 的
高纯氢,直至合金充分活化;于室温下充入4 MPa 的高纯氢,再于一定温度(T )下放氢,根据体系
的实际体积计算出样品在各压力 ( p )下的放氢量,换算为氢的质量分数(C ) ,直到氢气全部放出.
收稿日期:2000−06−05 , 修回日期:2000−09−11
基金项目:国家863 计划资助项目(编号:715−004−0233)
作者简介:张国范(1949−) ,男,辽宁省海城市人,大学毕业,工程师,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北京大学宏存茂教授参加了p −H 测试.
3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