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for Chronic Dacryocstitis
万安云 彭渝 邓彬华 邓明辉 李涛 刘新
(武警江西总队医院眼科中心 ,南昌 330030)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留置导管
慢性泪囊炎为一常见眼病,女性居多,彻底治疗需依靠手术。自1904年意大利医生Toti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1】,该术式即为眼科医生广泛采用,且疗效显著。但由于出血及面部瘢痕等缺点,常常让患者难以接受,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随着鼻眼相关科学及内窥镜的发展及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得到开展,由于时间短,损伤轻,无疤痕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11年7月开始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造孔术52例(52眼),男性4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平均52岁;病程6月~15年,所有患者均有长期溢泪,经泪道冲洗均明确诊断为慢性泪囊炎。
手术方法
00或300鼻内镜为主,主要器械有:针形电刀,8号泪道探针,泪点扩张器,腰麻管,橡胶导尿管,枪状咬骨钳,备磨钻,骨凿。根据全身情况选择全麻或局麻。患者取半卧位,使胸部以上抬高约15°-20°,常规消毒铺巾。眶下及筛前神经麻醉后,1%丁卡因50ml加0.1%肾上腺素4ml及32万u庆大霉素浸润棉片收缩鼻腔粘膜及表麻醉,2%利多卡因5ml配0.1%肾上腺素溶液0.2ml做鼻丘粘膜下少量注射麻醉。鼻内镜下用针形电刀在平中鼻甲为上界及沟突为后界前切开约1.2*1.2cm大小鼻粘膜并去除,暴露骨质及额泪骨缝,用咬骨钳或磨钻在中鼻甲附着处平行去除上颌骨额突部分及少量前端泪骨,形成约1.0*1.0cm大小骨窗,暴露泪囊内壁,8号探针自上泪点进入顶起泪囊内壁,镰状刀或眼科剪对泪囊进行切开,使形成一舌形向后翻转的瓣,覆盖在骨孔缘上。退出探针,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冲洗泪道见通畅,扩张上泪点植入腰麻管从鼻腔引出,将约2cm长细导尿管前端修成锥形并与腰麻管前端细线结扎,回抽腰麻管使导尿管尖端进入泪囊造口中,撑开造孔,外部腰麻管用胶布固定于面部防止鼻腔置管滑脱。术后抗炎止血一周,手术4天后鼻腔置管及腰麻管去除,清理鼻腔,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冲洗泪道,每日一次,连续共3次,抗生素点眼一周,辅舒良(0.05%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2周,每日2次。
疗效标准【2】
治愈:鼻内镜下观察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且上皮化,溢泪流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而不畅,加压后通畅。无效:症状不缓解,指压泪囊区仍有分泌物从泪点返流,冲洗泪道不通,造孔闭锁。
2.结果:
52例患者,48例治愈,溢泪症状完全消失,3例好转,轻度溢泪,皆泪道冲洗通畅,一例患者因鼻腔造孔处粘连出现失败,经粘连分离、鼻腔填塞并留置导管后,泪道再通。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溢泪症状未再出现,鼻内镜检查,造孔清晰可见并上皮化愈合。
3.讨论:
1921年,Mosher首次采用鼻内进路开放泪囊并同时切除中鼻甲前端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手术成功率达90%【3】。本手术与经皮肤切口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有外表无瘢痕,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术中使用针形电刀切开鼻粘膜,可减少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时间短。泪囊造孔后是否放置支撑管目前还有不同观点,我们认为,鼻腔泪囊造孔后,必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及渗出,这些物质存在于造孔处,若去除不及时,必会成为纤维组织增殖支架,增生组织收缩后将导致造孔口的狭窄和闭锁,放置管径较大的支撑管后,即使管周有一些纤维增生,亦不会导致造孔闭锁。术中使用留置导尿管于造孔处,因表面光滑无孔,橡胶实质,有不易诱发感染的优点。该手术体会,术前鼻腔粘膜尽量收缩充分,以扩大手术视野,各种器械进入鼻腔操作时,必须准确轻柔,尽量避免损伤鼻粘膜和造成鼻腔粘连;术中骨窗定位必须准确,且必须够大,使泪囊造孔达到理想大小,避免术后造孔再次封闭;术后规范应用局部抗生素及抗粘连药物,定期随访等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 考 文 献】
Metson R.Endoscopic surgery for lacrimal obstruction 〔J〕.Oolarngol Head and Neck Surg,1991,104:473
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4
〔3〕许庚,李源.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5,19(2):80
精品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