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pdfVIP

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5月第5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l7 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 32例临床疗效观察△ 虎玉成 尕藏久美 加洋加措 久仙加 杨成琏 ‘郜雪莲 (1.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 附属藏医院,甘肃合作 747000; 2.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 临床研究所,甘肃 合作 747000; 3.甘肃省甘南藏族 自治州人民医院,甘肃 合作 747000) 摘 要:目的:观察藏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I2.008年 3月一2010年3月选择32倒诊断为慢性萎缩性 胃 炎,藏医辨证为培隆型(寒性)普如病用佐志达协组(益气温中、健脾和胃法)和能安均宁组(疏肝理气、降逆和 胃法);赤巴型 (热性)普如病用仁青常觉组(清热化浊、醒脾和胃法)和帕朱丸组(化瘀通络、行气和 胃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藏医 临床症状改善并以胃镜、病理变化等标准临床有效率为93.5%、78.9%。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cAG)仁青常觉组和能 安均 宁组 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关键词:藏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豳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缩号:1006—6810{2011)05—0019—03 慢性萎缩性 胃炎 (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临床 面上,易与皱襞相混;胃底、贲门的血管正常时也可见到,观 症状复杂多样而无特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资 察血管时要掌握好 胃内压力。萎缩性胃炎也可合并浅表性 料。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 “胃脘痛”、 胃炎,腺萎缩后腺窝可增生延长或有肠上皮化生,黏膜层变 “痞痛”、“呕吐”、“反 胃”等范畴,藏医属于”普如病”。慢性 厚,此时,不能看到黏膜下血管,只见黏膜表面粗糙不平,颗 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的癌前病变之一受到重视。笔者 2008 粒或结节僵硬感 ,光泽也有变化。 年3月至2010年3月对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32例病 表 1 藏 医症候与体征分级■化标准 例,根据藏医学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采用藏药制剂治疗,取 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本院的门诊病例。32例 中男 l4例 ,女 18例;年龄 18—60岁,平均年龄 44.56岁;慢 性萎缩性 胃炎32例。肠上皮化生 3例,不典型增生 29例。 病程 4年8例,4~15年 15例,15年9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藏医证候诊断标准 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排除溃疡病及病理诊断有癌变 者,胃黏膜有重度异性增生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病变者。 1.3 藏医症候与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 《四部医典》等 相关文献制定:见表 1。 1.4 萎缩性胃炎 (CAC)的胃镜诊断标准 1.4.1 黏膜颜色改变 :正常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色、 灰黄、灰或灰绿色;同一部位的黏膜深浅不一致 ,红色强 的地方也带灰白色,一般灰黄或灰白的地方可有略隆起小 红点或红斑存在 ;萎缩黏膜的范围可以是弥漫的也可以是 局部的,甚至是小灶性的,黏膜变薄而凹陷,境界常不明 显。 积分合计,藏医症候积分/5分方可纳入 1.4.2 血管透见:萎缩初期可见到黏膜内小血管;重者可 1.5 病理诊断标准 :固有腺体萎缩减少 1/3以内为轻度, 见到黏膜下的大血管如树枝状,暗红色,有时犹如在黏膜表 减少 13/~2/3为中度,减少23/以上为重度;黏膜肌层增 厚,可有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固有膜炎症;可有淋 △ 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 巴滤泡形成。 究”(藏医治疗类风湿中风后遗症及萎缩性 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 1.6 病理组织学分度标准:见表2。 究 ,2007BAI48B01—3 1

文档评论(0)

文彩飞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