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兴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试论杜甫悲剧化的心理体验在秦州诗中不同的形式表达.pdfVIP

诗兴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试论杜甫悲剧化的心理体验在秦州诗中不同的形式表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8年4月 绵阳师范!院学报 Apt..2008 第27卷 第4期 JournalofMianyangNonnalUniversit VO1.27 No.4 诗兴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 试论杜甫悲剧化的心理体验在秦州诗 中不同的形式表达 张 文 静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摘 要:杜甫流寓秦州、辗转同谷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他在四个多月的时间中创作了117首 诗歌,诗歌在 内容、体裁、文人精神和命运感叹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和此前诗歌完全不同的审美风范。其诗作沉郁孤 寂,带有沉重的命运感,呈现出一种普遍的悲剧化心理体验。杜甫的诗歌状态也因此进入到了一个 自由的天地里, 写景、咏物、遣兴三种形式的诗歌表达,构成了杜甫秦州诗歌 的框架,这三种诗歌形式所承载的精神指向是很明显 的。写景诗中用 自然山水意象将 内心的悲感完全外化,使 自然景致成为作家内心的投射 ;咏物诗 中选取的独特的 包含作家复杂情感经验的喻体形象更是生命悲感的隐喻;遣兴诗传达出作家对孤独痛苦的灵魂的不断探 问,这种 感兴体验在进入夔州后更加深化,杜甫秦州期间的遣兴诗的个体意义和延伸意义便在于此。 关键词:写景诗 ;咏物诗;遣兴诗;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08)04—0033—05 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年),这是杜甫多艰人生 个巨大的人生和心理考验,如何选择将来的路,如何 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年七月,他被迫离开朝廷,弃官 在兼济天下和退隐林泉之间作一个抉择,这段时间 远赴偏僻的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十月间又发往同 杜甫的精神思考大概都沉浸在这样的纠缠里面,因 谷 (今甘肃成县),十二月又离开同谷人蜀。从此他 而其诗作沉郁孤寂,带有沉重的命运感,呈现出一种 进入了古代文人生活的另一种状态——漫游,开始 普遍的悲剧化心理体验。这种心理呈现主要体现在 了陇蜀漂泊生活,“满 目悲生事,因人做远游”。如 秦州诗歌中的写景、咏物、遣兴三种诗歌形式所承载 果这也是唐代文人理想中的漫游生活的话,那么这 的精神指向。写景诗歌中诗人仓皇无奈的主观情感 次漫游以及因之而产生的作品中充满的作家对 自我 完全投射于客观景物之中,让内心的悲感有了外化 人生以及生存困境无尽的悲剧体验,或许是杜甫本 的呈现,“物 皆着我之色彩 ”。 人所始料未及的。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 时。秋 听殷地 一 般都认为杜甫流寓秦州、辗转 同谷时期是他 发 ,风散入云悲。抱 叶寒蝉静 ,归山独鸟 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他在四个多月的时间中 迟。万方同一概 .吾道竟何之 ! 创作了 117首诗歌,诗歌在 内容、体裁、文人精神和 — — 《秦州杂诗》(其四)… 命运感叹诸多方面体现了和此前诗歌完全不同的审 在秋声、寒蝉、风云悲切之中,孤独的诗人何可 美风范。笔者以为这些诗歌因素的变化,也正是杜 立足?诗中流露出来的人生失意的悲感,与他困守 甫内心对人生社会的体验完全发生了转向所致,因 长安时感受到的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仓皇 为杜甫流寓秦州的行为,避祸和隐居的意味是很明 狼狈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发 自内心深处的无 显的,这对出生于 “奉儒守官”家庭的杜甫来讲是一 以排遣的悲感,是胸怀天下、渴望 “致君尧舜上,再 收稿 日期:2008-01-23 作者简介:张文静 (1975~ ),女,汉族,甘

文档评论(0)

ewtoiu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