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维棵 中美学者在 “比较文学家之径”上
书 评 ● 动 态
中美学者在 “比较文学家之径”上
— — 刘介 民编译 《见证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序
黄维糅
(台湾佛光大学 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一6101(2009)04一0147.5
在上个世纪,我与曹顺庆兄合编了一本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
学者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在序中,我有这样一段文字:
中文大学是香港以至台湾、大陆比较文学的重要基地。德国的海德堡和 日本的京
都,都有 “哲学家之径”。在我看来,中文大学的山村路、中央道、士林路可连成一线,
谓之 “比较文学家之径”。香港的、台湾的、内地的、其他地方的比较文学学者,在这
条路上行走,或上学,或回家,或前往参加研讨会,或回宾馆休息,他们在山径上沉
思冥想,柳暗花明,涉及的常常是比较文学的问题。李达三、袁鹤翔、周英雄、朱立
民、钟玲、乐黛云、刘介民、曹顺庆、张隆溪、雷#..(HarryLevin)、奥椎基 (A.OwenAldridge)
等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比较文学的足迹和思维。
上述周英雄等 “英雄榜”中人物,留下了足迹、思维,还留下了友谊。其中友谊
最深厚、最绵长的,大概是刘介民和李达三两位了。他们从通讯到见面到学术上的合
作,前后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介民兄保存、整理 、编译了他们互通的邮件 、“易妙”
(emails),汇成一册 ,就是这本 《1979--2009见证中国比较文学30年——JohnJ.Deeney
(李达三)刘介民往来书札》。他们的信件共有 188封。
刘介民在 1945年出生,毕业于沈阳大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长期在辽
宁社会科学院任职。1995年转任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为该校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著作 、编著、编译有 《比较文学方法论》、《中国比较诗学》等,极为丰富。1985年开
始,他多次到香港从事研究工作,前后共 3年,主要在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大时,他
的 “搭档”——更准确地说,他的导师——是李达三。李达三是汉名 ,原名是JohnJ.
Deeney,美国人 ,1931年出生,美国复旦穆大学博士,曾在台湾习中文。1965年起
在台湾师范大学等校教书,1977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教授比较文学等学科,并
与同系的袁鹤翔等创办香港比较文学学会。李教授以无比的热情 ,从事教学 、研究、
推广比较文学。我当年在中大中文系任教 ,袁 、李为学会的正副会长,我任秘书长。
·147 ·
中国比较文学 2009年第4期 (总 !!
学会举办一些活动,在中大内外介绍比较文学,推广这 门较新的学科。这 门学科在 20
世纪由西方传人中国,颇有发展。到了 1950、60、70年代,它在中国内地沉寂之时,
台湾和香港却兴起且发展起来。台、港的一些比较文学学者,对它在内地 8O年代的
复兴,起了不小的作用,而李达三是一位关键人物。
8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各种学术资料异常匮乏。香港中文大学英
文系有一个小组,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有一个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二者合作,
筹得经费,为内地文学学者和比较文学学者来中大访问、研究提供机会。老中青的学
者,客似云来,有很多是青年学者。 他们来访三两个月,接触、饕餮各种中外书籍
期刊,与中大的同行谈文论艺,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往往大有收获。返回内地后,
他们继续努力,不少人争取机会出国进修。凭着聪颖勤奋,加上运气,很多当年似云
而来的青年学者,都平步青云,在各地成为教授 、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学院院长、
学会会长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当年的萌芽学者 (buddingscholar),其茁壮、成
长,多少都蒙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阳光和雨露。
李教授注释过艾略特的名诗 《荒原》(TheWasteLand),80年代从内地到香港的
青年学者,都走过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 “荒原”,几乎都要变成仙人掌了。他们南下
到香港这福地,受到阳光和雨露的泽润,其问有达学 、达己、达人的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德经》的普世价值及其推广.pdf
- 293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pdf
- ADSS光缆的设计注意事项及维护技巧.pdf
-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a Hydrogen-bonding Assembled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Indium(Ⅲ) Compound Involving One-dimensional Helices.pdf
- 阿托品试验心电图P波与QRS波改变及其机制探讨.pdf
- 案例,让政治课堂更精彩.pdf
- 胞外-5′-核苷酸酶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作用的研究.pdf
- 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技术浅议.pdf
- 丙酮对溶栓酶活力的动力学初步探究.pdf
- 薄壁罐气压胀形参数优化研究.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