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历史回廊
徜徉于儒道问的哲人
论儒道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潘梦秋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 :陶渊明是诗人 ,同时也是哲人 。纵观其一生 ,儒 、道思 (拟《古》其八),意气慷慨风发。然而,重门阀的腐朽官僚制度与
想对其影响深远。儒 家思想使他具有济世之心,道家思想使他向 陶渊明格格不入,他不禁感叹 “悲夫 !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
往归隐。两者在他眼中演化为仕与隐的矛盾。然而 ,他又可以将 行之难 ,而一城莫赏”(《感士不遇赋并序》),表达 了对时势的不
其融合在一起 。调节 内心冲突。坦然面对生活。形成一种洒脱质 满。即使在归隐田园之后,他也并没有完全脱离世事,儒家的济
朴的人生哲学。 世之心一直潜伏在他内心深处,使得他在归隐中心情仍 “终晓不
关键词 :陶渊明;儒道影响;矛盾 ;统一 能静”,发出了 “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聘”(《杂诗》其二)的愤
中图分类号 :103 文献标识码 :A 慨。这种郁闷之情在 《咏荆轲》、读 《山海经 (其十)》里也得到了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4-0122—02 宣泄。“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荆轲 “其人虽已没,干载有馀
情 ”。对荆轲 的赞赏实际上是寄予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 “猛气 ”,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哲学家。他的人 也是对当时动乱时势的抨击。朱熹对此评论 “据某看他 自豪放,
生哲学同时受到儒 、道两家的影响。历来关于他的思想究竟是以 但豪放 的来不觉耳 。其露出本相者 ,是 《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 ,
儒为主,还是以道为主的争论颇多。有人认为他 以儒家思想为 如何说的这样的言语来。”鲁迅也说:“除论客所佩服的 悠‘然见
主。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说他 “有志于吾道 。”真德秀说 :“渊明之 南山’之外,也还有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 ,猛志
学,正 自经术中来。”沈德潜说 :“陶公专用 《论语》。汉人一下,宋 固常在’之类的 金‘刚怒 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
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 ,渊明也。”梁启超也认为 “他虽生长在 然 。”
玄学佛学氛围中。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却在儒学。”有入则认 1I3安贫乐道
为他 以道家思想为主。如朱熹说 :“渊明所说者庄、老 。”陈寅恪 田园生活并不都是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归园田居
说 :“渊明之为人 ,实外儒而内道 ,舍释迦而宗天师者也 。”朱 自清 (其一)》般惬意 ,实际上充满了艰辛和无奈,“田家岂不苦?弗获
也说 :“陶诗主要思想实在还是道家。”笔者认为,儒道思想同时 辞此难”(《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陶渊明归田后的第三
影响着陶渊明,两者虽有矛盾却能调和 ,因此他是一位徜徉于儒 年,他的 “草屋八九间”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光了,不得不暂时避
道间的哲人.而不是单纯偏向于道家或儒家。 居在船上 ,生活也逐渐发生困难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
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 (其八)》),“环堵萧然,不蔽风 日;
l儒家思想的济世和安贫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生活虽清苦 ,儒家 “忧道
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得陶渊明拥有济世之心,然而却与黑暗 不忧贫”(《论语 ·卫灵公》)的思想却使他能够 “不成戚于富贵,不
现实格格不入,使他陷入矛盾之中,但他又吸取了儒家安贫乐道 汲汲于贫贱”(《五柳先生传》)。如此的 “但使愿无违”(《归园田
的思想 。在归隐田园中安之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