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作物——红壤土体系中PCBs残留的
影响.衫HIuJ
刘龙元,鍪堡麦‘贺鸿志,陈桂葵,林琳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木联系人,
E·majl:lihuaShou@scau.edu.cn)
1.前言
PcBs的特性使其作为典型持久性污染物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其中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CBs仍
是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南方的主要土壤类型为酸性(砖)红壤,探讨PCBs污染红壤土的
植物修复与污染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究证明其对多种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土壤环境修复都有效果。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修复途径正
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hekol等(2004)报道,植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用的影响显著。例如,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吴启堂等提出了利用低累积农作物与超累积植物套种
修复技术,其中低累积玉米可以在污染的土壤上生产出合格的饲料或食品,超累积植物大量吸走重
et
金属,从而实现边生产边修复(Wua1.,2007)。受此启发,本文通过选择不同特性的作物,形成
植物修复的间作套种复合体系,探讨利用植物多样性促进PCBs污染的植物根际修复的可能性。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供试化学品PcB
谱纯外,其他均为分析纯。
供试土壤采自华南农业大学果园深层未受污染的红壤土,自然风干,过lmm筛备用。
供试植物为南瓜(富贵密本南瓜),由广州市旺优种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大豆(华春3号)
和玉米(高油115)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
2.2试验与分析方法
2.2.1盆栽试验
制备PCBs(PCB
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三叶期幼苗移入盆栽后生长30天取样分析。
2.2.2土壤与植物样品中PCBs含量的测定
m×O.32
参考黄业茹等(2000)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GC.ECD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DB.130
衄i.d.×0.25岬df.柱前压40
流比为10l:2;柱温150℃(保持lmin),以lO℃/miIl升至200℃(保持1m岫,以5℃,miIl升至280℃(保
持2m蛐:检测器温度为300℃。
18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3方法回收率结果
每批样品包括空白添加,回收率在61.58%-72.34%。
2.2.4数据处理
3.结果和分析
3.1盆栽土壤中PCBs残留
由图1可见,30D后取样分析,南瓜、玉米、南瓜一玉米、南瓜一大豆四种处理下的土壤PCBs
玉米(O.065
m球g)的土壤PCBs单位残留量要显著低于大豆。间作模式下的三个处理中,南瓜一
大豆(0.066mg/lg)南瓜一玉米(0.076m眯g)大豆一玉米(O.078m眯g),且南瓜一大豆间
作下的土壤单位PCBs残留量都低于南瓜单作与大豆单作,而南瓜一玉米间作下的残留量又都高于
南瓜单作与玉米单作下的PCBs单位残留量。说明南瓜与大豆间作可更有效的降解土壤PCBs。
3.2植物对土壤中PCBs的修复作用
耋◆ 眦I 卟蠢■ “■ ‰■ 甜■ 涮■ “I h●—■IJ 叫■
_ I l ¨¨聃n1¨II-I D T DHDH
H 肛N NpD肘一N耵-I
*聃g 娃理翁目
图l不同种植方式的植物地上部(左图)和地下部根系(右图)的PCBs浓度
其它处理。南瓜、大豆单作下地下部分的PcBs单位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的地下部分PCBs
的单位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大豆一玉米间作可以明显提高大豆的地下部分对PCBs的累效应。
玉米(O.081),且大豆的植物地上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