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传统聚落形态特征及其成因.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4期 河 北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b1.29 NO.4 2012年 l2月 Journalof Hebei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2 三洲传统聚落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李华珍 (福建工程学院 建筑与规划系,福建 福州 350008) [摘 要]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从选址与边界、组团布局与街巷体系等几个方面,探 讨三洲古村的聚落形态特征,并试图找出影响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在原因,以期更 全面、深入地了解三洲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三洲古村;聚落形态; 组团布局 [中图分类号]K9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477(2012)04—0088—04 聚落形态一般包含 了实质空间形态与隐藏其后 林、董、潘七姓 。后来 由于种种原因,这七姓人先 的社会形态 。其空间形态一般被形象化成一种空间 后离开了三洲。其后又有温、俞、丘、张、傅、戴、 图式,容易被人的视觉所认知。但其深层的社会形 黄等姓陆续迁来。据各姓族谱记载,三洲温氏的祖 态及空间形态的成因却是比较复杂的,不能让人一 先在唐朝 中后期入迁;唐朝末年戴钧钟 由于避黄 巾 目了然。一般而言,聚落的空间形态不是 自然形成 起义之乱从江西迁居三洲;明代 ,黄氏迁居三洲, 的,也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受聚落 自然环境、 在此繁衍发展。在这过程 中三洲也逐渐蔚为大观 。 社会 、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 现在三洲9O0余户的居 民中有三分之二是戴姓 ,三分 的。正是因为各地 自然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才 之一是黄姓,其余的都是人数极少的小姓 。 造就了不同地域不同的聚落形态。本文试图以三洲 据 《临汀志》记载,南宋汀州 已有 “河 田墟 ” 传统聚落为例,在解析其空问形态的基础上,分析 与 “三州墟 ”,即现在 的河田镇与三洲乡。三洲位于 影响其成形的复杂的内部原因,以探讨天一地一人 汀江北岸,境 内的汀江河道虽然仅10.5公里,但因 复杂的关系。 其距汀州府很近 (一天的水路行程),各地依托汀江 航运的船只都要经过此地,是闽粤赣边界重要的水 地理位置 上交通枢纽,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言而喻,曾被人 三洲乡位于福建省西部长汀县南部,距长汀县 们形容为 “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船桅成排 ”。三洲也 城34公里,距国道319线、河田火车站l0公里,距厦 是上杭至长汀的官马驿道 的必经之路。商贾云集, 蓉高速公路河 田出口仅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 商旅不绝,三洲的米、谷、豆、生铁等产品从此运 地处武夷山脉南端,丘陵地貌 ,海拔高度在240--560 出去,外面的盐、布匹、百货、糖、纸、京果、海 米之 间,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雨 产品等货品也 由此进入三洲及周边 的区域。繁忙的 量充沛,气候温和 ,土壤以砂质红壤为主。 运输、货物集散的优势、交通的便利、与外界不断 全乡面积64.45平方公里,辖蓝坊、小潭、三洲、 的交流接触,三洲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逐渐形 曾坊、戴坊、邱坊、桐坝、小溪头8个行政村 。乡政 成了早期的集镇——三洲墟。 府在三洲村,本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就该村而言的。 至明、清时期,三洲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 三洲村位于汀江与南山河交汇的河问盆地上,聚落 其商贸重镇和货物集散中心的地位更趋重要,据 《清 周围田畴广袤,绿水穿梭其问,远处群山连绵起伏, 史稿》记载,明清时期还 曾在此设立 “三洲驿”,与 环境十分优美。 临汀驿、馆前驿并称为当时汀州府的三大驿站。三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