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下水下降对该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王 红,张爱军,张瑞芳,周大迈
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地下水持续下降,对土壤成土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及地下25 m内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该区地下水下降引起饱和含水量土壤层由原来的地下1-2米,演变成现在的30-40米以下,土壤水库储水量显著降低;通过毛管水上升模拟试验,证实地下水已经不再参与土壤的形成过程,该区土壤的成土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土壤由潮土向褐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山前平原;地下水;土壤水;土壤性质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5-1518-03
地下水是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农业赖以发展的主要水源,伴随着城市工业和人民生活对地表水资源的高度利用,地下水逐渐成为该区域农业发展除天然降水以外唯一的水源。地下水的连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这已成为山前平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调查显示,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普遍比20世纪50年代下降30 m[1]。目前,华北平原自流水区已消失,深层地下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约为76732 km2;“华北平原环渤海复合大漏斗”覆盖了河北、北京、天津及山东的广大平原,占区域面积的52%[2]。
地下水下降带来很多环境与社会问题。普遍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超采区地面沉降、裂缝和塌陷;海水入侵与咸水下移;机井报废加快,提水成本加大;地下水体质量下降;河道干涸断流,河口淤积退化;水域锐减,湿地萎缩,环境干化,土壤沙化,整体生态环境趋于干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3-4]。河北省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目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由于地下水的下降,从而引起土壤水、地下土壤水库变化并对土壤成土条件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本文主要论述地下水下降对该区土壤性质的影响,可为该区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壤分类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主要在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清苑县进行。清苑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8°33′~38°55′,东径115°13′~115°45′。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3 mm,最大为1261 mm,发生在1959年,最小为180.7 mm,发生在1975年,两者相差7倍,年际变化率为23%。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全年降水的83%集中在6?9月。境内河流系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母质为河流冲积物,以壤质为主,有砂有粘,空间上变化很大,剖面中交互成层。
1.2 样品采集测定与分析方法
地下水深度,采用农田机井水位观测调查。 研究区内典型样点的深层土壤水分测定,取样地点分别为清苑县城南的三个土坑,取样深度为25 m,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1.3 毛管水上升模拟实验方法
试验采用直径7.5 cm,高2 m的8根塑料管,装满山前平原实验区土壤(沙壤土),土壤水分含量为4.85%。每根塑料管装入的土壤重量相等,以保证塑料管中土壤的松紧度相对一致。
实验中管底充分供水,模拟地下水的作用。土柱垂立,实验设三个重复,观测毛管水的强烈上升速率及上升高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下水变化动态
20世纪50年代,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埋深一般只有0~2 m,年开采量不足10亿m3,自流井、自流泉遍布全省,如保定的一亩泉、邢台的百泉等。随着深层水的开采,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1~2 m的速度下降。仅2005年一年,保定地区一亩泉水位较2004年就下降4 m多。1999年底,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保定、邢台为40余m,其中较深的达70余m。地下水下降过程如图1所示。
杨永辉等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观测,发现该区70年代中期地下水还有升有降;进入70年代末期,从1978年开始,地下水除发生30年一遇大雨的1996年度和雨量偏丰的1988年外,一直在下降,1988年的回升也十分有限[5]。如任由目前的地下水下降形势继续发展,地下水下降的趋势将完全无法逆转,这将成为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因素。
2.2 地下水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2.2.1 地下水变化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土壤水是农业和生态环境中各种作物和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流域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