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间性·语言政治·多重小我——从流散研究视角看林语堂小说《唐人街》.pdfVIP

文化间性·语言政治·多重小我——从流散研究视角看林语堂小说《唐人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眸一■ 文化 问性 ·语言政治 ·多重小我 从流散研 究视角看林语堂小说 《唐 人街》 周劲松 摘 要:林语堂以《唐人街》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不仅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边界,而且在美国华裔 文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流散视角关注林语堂,解读林语堂在 《唐人街》书写中所包孕的 文化间性,透析美国华裔文学的复杂语言政治,不仅有助于深入把握林语堂的文化立场,而且有助于从 美国华裔文学的边缘特质考察中,为探索中国文学、文化的世界化之路提供镜鉴。 关键词:《唐入街》;流散写作;文化间性;族裔文学 此必然而又深入的今天,“流散写作与中华文化的全球化特 引言 征”成为一个新锐而紧迫的命题,尚有待我们的进一步 “流散”(diaspora,又译作 “族裔散居”),就词源看,来 探索。 自于希腊语 diaspeinen,其中,dia一表示 “跨越”(across),一 一 文化间性与林语堂小说的定位 sperien表示 “播撒种子”(toSOWorscatterseeds)。 “流散也 许可被看作对他者的某种命名,在历史上,用其指代社群由 在林语堂的诸多身份中,“文化人林语堂”似乎是最不 于迁徙、移民或放逐而失去故土。” 《圣经 ·申命记》中最 会引起争议的一种定位,但是,一旦考虑到这里所谓文化的 早用到这个词,特指犹太民族从故土巴勒斯坦的流亡。 “跨文化”性质,这一定位反而成为争议的焦点。在西方人 “流散”这个渊源久远的词,之所以在今天突然被大规 眼中,林语堂是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言人,他旅居美国期间写 模激活,关键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步伐加 了数十种英文书介绍中国文化,引起 “老外”们的兴奋,连 快,流散民族与当地居民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适 老布什当年来华,也要找本林语堂著作来 “恶补”。而国人 应、冲突、融合等问题 目益凸显,正是在此社会进程背景下 , 眼中,以唐搜 《林语堂论》为代表,林语堂笔下的中国文化 流散研究这一原来相对零散、边缘的研究角度,才会在今天 是 “失真”的:“他谈儒家,谈道家,谈中国文化,我总觉得隔 引起越来越 多学者 的关注,以 1991年 《流散 》杂志 着一点什么,好像在原来事物的表面涂上一层釉彩似的。” (Diaspora:AJournalofTransnationalStudies)创刊为标志, 这是什么釉彩呢? “原来林语堂也和胡适一样,是用西方的 “流散研究”更在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电影研究、“醋儿” 眼睛来看中国人、看中国文化、看中国的儒家和道家的,但 理论、区域研究、种族研究等领域中普遍展开。 他用的不是一般西洋人的眼睛,而是西洋传教士的眼 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代表的流散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 睛。”②如果说这对立的两者有什么共性的话,就在于两者 学术界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在时潮牵引下,百年美华文学仿 都注重对文化行为成品(林语堂著作)进行解读,而偏废了 佛陡然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其驳杂、散漫的存在让我们觉得 对文化行为过程及其背后心态的关注。 既陌生又熟悉;从对美国华语文学生存状况的摹写,到赵健 这种偏废,核心在于对文化身份的忽视,毕竟文化行为 秀的 “激进反抗定型化偏见”,围绕 “语言政治”所产生的身 的施行以及文化心态的持有,都取决于文化身份的建构。 份 、认同、差异,催生出我们的某种 “后现代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