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旧石器时代晚期装饰品染色模拟实验的初步研究
—— 以水洞沟和南非晚期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鸵鸟蛋皮串珠为例
王春雪1, 3 张乐2, 3, 4 张晓凌2, 3 高星2, 3
(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长春,130012;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3.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实验室,北京,100044;4.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
摘 要:本文采用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的方法以水洞沟和南非晚期石器时代一些遗址发现的鸵鸟蛋皮串珠
为例,对旧石器时代鸵鸟蛋皮串珠的染色过程、表面痕迹变化尝试进行复原,归纳和讨论模拟实验中不同
埋藏环境染色痕迹中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我国及南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鸵鸟蛋皮
串珠染色痕迹主要集中分布于内表面而外表面较少的现象,是与串珠的埋藏环境和蛋壳的显微结构具有密
切关系。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鸵鸟蛋皮;串珠;染色;模拟实验
中图法分类号:K87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实验考古学由来已久,是在“新考古学”兴起之后才成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
验考古学发展初期,模拟实验主要被应用在三个方面:1)剥片与制作实验;2 )使用实验;
3 )埋藏与器物生命史实验。主要通过预制石核、剥离石片和加工石器、骨器及装饰品等过
程的模拟复原,来推论史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工艺特点、特定工具的制作原理与方式和对原
料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与程度等[1]。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国外学者立足于民族学材料,
开始着手对旧石器时代遗址内出土的装饰品进行模拟复原,从最大限度上模拟原始的环境与
条件,通过模拟原始工匠的选料、加工、使用、废弃等阶段,以求能够正确解读考古遗址所
提供的远古人类文化与行为信息。目前,我国进行装饰品模拟实验的研究较少,尚处于起步
阶段,仅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顾玉才先生根据辽宁海城仙人洞遗址出土的 4 枚穿孔兽
牙及 1 枚穿孔贝壳共 5 件装饰品,运用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在模拟制作穿孔装饰品的基础之
上,重新观察和研究了这批材料[2][3]。他先模拟制作了一批钻孔的石制品,包括钻器、尖状
器及带尖石片等,实验材料选用哺乳动物齿根和贝壳,进行不同方法的钻孔实验,然后在显
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种方法所钻出来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研究了仙人洞遗址出土装饰
品的钻孔技术。通过实验和对比研究发现,该遗址装饰品采用对钻和先挖后钻等方法进行钻
孔,主要采用磨、挖、钻等制作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类高超的制作工艺。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学调查与发掘,在出土大量
石制品的同时,也发现了丰富的、由各种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装饰品,它们属于旧石器时代
中期向晚期过渡阶段及旧石器晚期。丰富的考古学材料为研究物质文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复原OIS3 阶段的古环境提供了重要材料。诸如,上世纪三十年代,
在北京房山龙骨山山顶洞遗址内出土了一批装饰品,包括穿孔兽牙、海蚶壳、青鱼眶上骨、
[4] [5]
骨管及石珠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的穿孔兽牙和蚌壳 ;河北泥
收稿日期:2010 -10—20 ; 定稿日期:2010— —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985 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806400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
(2007FY110200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资助(093112 )
作者简介:王春雪(1981-),男,内蒙古宁城县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现为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
中心讲师,主要从事动物考古和旧石器考古研究。E-mail:chunxuewang@163.com
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出土的一批较为丰富的装饰品,包括穿孔贝壳、鸵鸟蛋壳、鸟的管状骨
[6] [7]
制成的扁珠及穿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