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 4月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Apr.2013
第4期 总第 139期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Police No.4Ser.No.139
近代武汉警察制度发展简论
邹俊杰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430034)
【摘 要l警政是推进武汉城市发展之重要近代化 因素之一。武汉地 区的近代警察制度 自1902年张之洞建警开
始,历经清末创警、首义建警、民国兴警等历史阶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纵观近代武汉警察制
度的发展历程,其呈现显著的两重性特点。
【关键词】近代警察史;武汉警察制度;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l3)O4—0126—04
近代中国警察机构最先产生于l9世纪40、50年 延伸以资襄助。原期大小相维、好宄屏迹,乃积久懈
代的租界。外国列强在最先开埠的上海、广州等通 生,并不认真稽查,虽按季册报,亦不过陈陈相因之
商 口岸租界组建了 “巡捕”队伍,承担警察职能。中 故事,其实锏有几户,户有几人,耳 目未能周,善恶未
国自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机构,肇始于戊戌变 能辨,以致奸人混迹,宵小生心,贻害良民,谁执其咎?
法时期维新派创设的湖南保卫局。清末新政时期, 苟欲亟图整顿,徒存保甲之名,不见保甲之效,将实
大力推行城市巡警制度,但由于没能摆脱传统的落 事求是之谓何?” “我之保甲法有不同,而除暴安民
后的束缚,造成了“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 初意何尝不美,乃奉行日久己成具文,夫役臼疲 已成
精神尚虚”…的结局。辛亥革命后,帝制瓦解,在新的 积习。吸食洋烟者十之八九,认真办事者百无几人。
社会控制体制尚未建立,各省地方 自治运动兴起及 于是人人要钱,事事有弊,敛百姓之财,不能理百姓
军阀混战的特殊历史时期,警察大都被地方势力掌 之事,治盗不足,扰民则有余,索贿争先,捕贼则落后
控而呈地方化趋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于恢 矣。”嘲由此可见,传统的治安体制和管理模式已是积
复国家控制、管理与建设的需要,对警政进行了一系 重难返,建立近代警政制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列的大力改革,以图建立一套适应近代化城市的管 与此同时,有着先进市政管理制度的汉口租界,
理制度。 其市政面貌、治安状况、环境体系与华界形成强烈反
差。在清末一批仁人志士的介绍下,国外的近代警
一
、 清末时期武汉警察制度的建立
政思想观念逐渐得以在国内传播,最终为时人所接
晚清时期,特别是张之洞治鄂期间,武汉迅速崛 受并付诸实践。庚子之变后,袁世凯创设的巡警制
起为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度因成效显著而由清廷颁布上谕推广。武汉地区近
中心,亦迅速成为一座重要的近代化大都市。然而, 代警察制度即于上述背景下产生。
承载着近代都市文明的进程,城市化的弊端亦逐渐 在经过一系列的筹备之后,张之洞于 1902年 5
体现,交通拥挤 、治安恶化、火警频发、环境污染等问 月裁撤湖北保甲总局,正式创办武昌警察总局。张
题像幽灵一般困扰着政府当局。1861年武汉开埠 之洞委任心腹梁鼎芬为总办,候补知府金鼎为提调,
后,武汉地区的城市管理体制仍旧由厢坊、保 甲和绿 按察使李岷琛为督理。武昌警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中国建筑对奇彭代尔中国风家具的影响.pdf
- 论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与未来——兼论统一战线发展规律与中国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局限性.pdf
- 论国学教育中的文学定位.pdf
- 论现代诚信思想与孔子诚信思想的异同.pdf
- IT运维“进化论”.pdf
- 论烟草良好农业规范的基本要素.pdf
- 论高校新建校区规划建设的校园文化观.pdf
- 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pdf
- 中外古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pdf
- 论陈化库设计与设备选择.pdf
- 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学模式为视角.pdf
- 论工业设计教育与厦门创意产业的关系——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pdf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刍议.pdf
- 论我国机动车物权变动模式的检讨与变革.pdf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性道德教育的阙失及对策.pdf
- “亦工亦学,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pdf
- 论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责任.pdf
- 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pdf
-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理念上的统一——从犯罪构成本体论的角度入手.pdf
- 论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与法律适用——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3条为中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