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第6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11月
Vo1.29 No.6 JournalofChangchunNomlalIl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v.2010
文选钱 氏学之方法特点
— — 《文选》钱氏学研究之四
陈延嘉
(长春师范学院 《昭明文选》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 《文选》钱氏学暨 “钱学”的研究方法是 “连类举似”。连类举似法可视为博喻的一种发展。
钱锺书运用这个方法对 《文选》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是对传统札记写法的突破和发展,对读者理解
文学作 品很有帮助。
[关键词] 文《选》钱氏学 ;连类举似法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0)06—0O6O一03
在 钱“学”研究中,时贤提出 训“诂移笺法”这一概念 ,来概括 “钱学”的研究方法。… “训诂移笺法”基本含义
是把 “移笺”落实在 “训诂”上,使 “被释词语意蕴尽宣”。笔者认为,“训诂移笺法”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 “钱学”
的研究方法 ,应以钱锺书先生 自己提出的 “连类举似法”这一概念来代替 “训沾移笺法”。钱先生的选学研究主
要体现在 《管锥编》中,所以 《管锥编》中使用的“连类举似法”也是他研究选学的方法。
“连类举似”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连类”,即必须是有联系的具体的文艺现象;二是 “举似”,后者
更为重要。 “似”者,可 “连类”而不同也。这正体现了诗文相映生辉又相辅相成的道理,体现了钱先生 自
觉运用辩证方法赏析和评判文艺现象的整体思维。此其~。其二,只因 “似”而不同,才能在极为广阔的背
景上,即从整个中外文学发展的流程中,拈出数例甚至数十例,才能在训诂、词章、义理诸方面,既抉文
心,又发雕龙,使钱先生所论之问题 “意蕴尽宣”;否则,绝无可能。这也正是钱先生的学术方法与传统札
记写法的根本区别 。连类举似法与修辞格之 比喻不同。连类举似的 目的在于释词义释句意 ,从此点看不是比
喻。但其叶1之又 “类”又 “似”之多重例证却与博喻有相通处。钱先生说 : “若夫诗中之博依繁喻,乃如四
面围攻,八音交响,群轻折轴,累土为山,积渐而高,力久而人。”_l2j而连类举似法之特点作用和 目的与此
同。故窃以为,从宏观而不从微观即纯修辞格之博喻看,连类举似法可视为博喻的一种发展 。
“连类举似”是钱先生在论述乐毅 《献书报燕王》一文中的结语。 《献书报燕王》虽不属 《文选》,但其
论述涉及 《文选》篇章。先将钱先生所引 献《书报燕王》的原文全录如下:
《献书报燕王》: “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 吕陈于元荚,故鼎反
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 ,植于汶篁。”
以下,钱先生 以 “按”的形式展开论述,共谈 了两个问题,一是语法问题,二是 丫叉法问题。这里只谈
丫叉法。什么叫、r叉法?钱先生在 《毛诗》卷论 《关雎 ·序》中指出:诗文之句 “皆先呼后应,有起必承,
而应承之次序与起呼之次序适反。其例不胜举,别见 《全上古文》卷论乐毅 献《书报燕王》。古希腊谈艺谓
之 一r叉句法”’。丫叉法可分三个层次。第一、本句之中的丫叉法。 《论语 ·乡党》: “迅雷风烈必变”, 《楚辞
· 九歌 ·东皇太一》: “吉I:t兮辰 良”,“风”、“辰”近邻 雷“”、 “日”,而 “烈”、“良”遥俪 “迅”、 “吉”, “此
本句中两词交错者。”第二、数句之间的丫叉法。此层次,钱先生举例达 l2个,今择二例说明之。王勃 采《
莲赋》:“畏莲色之如脸,愿衣香兮胜荷”,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笔者按:此误,当是 《朝享太庙赋》) “曾
何以措其筋力与韬钤,载其刀笔与喉舌”;钱先生谓: “王则上旬先物后人而下旬先人后物,杜适反是。”又
举韩愈 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几山下作》: “旗穿晓月云霞杂,山倚秋空剑戟明”, “五百家注引洪兴祖 日:
[收稿 日期]2010—05—29
[作者简介]陈延嘉(1936一),男,山东福山人,长春师范学院 《昭明文选》研究所教授,从事文选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