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与江淮话在镇江的过渡带方言.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语与江淮话在镇江的过渡带方言 笪远毅 江苏省镇江市地处长江以南,西接南京,东南与常州为邻,隔江与扬州相望。下辖京口 区、润州区、丹徒区、新区和丹阳市、扬中市、旬容市,人口约270万。 一般认为,吴方言与北方方言在镇江分界,镇江以东归吴方言,镇江以西归北方方言。 早在宋代《太平寰宇记》“镇江府·风俗”中就已经说到镇江“承泰伯之高踪,存季子之遗意, 盖英贤之旧址,杂吴夏之语音”,是两大方言的交会地带。这两大方言在什么时期又为什么 在长江南岸的镇江分界?二者之间的过渡性方言有什么特点?对此我们作了初步探讨。 据我们研究,镇江在东晋以前属吴语区。周代以前镇江是荆蛮土族生息之地,方言应是 荆蛮语,今已不可考。有文献和出土文物证实的是,周初泰伯、仲雍奔吴,给镇江地区带来以 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先进文化。武王分封仲雍的四世孙周章为虞侯,康王改封为宜侯,封地即 在今丹徒地区。1954年在丹徒大港发现宜侯墓,出土了著名的宜侯矢簋。周原文化给这一 地区带来了移民,也带来了语言。这种取代原荆蛮语的语言或许就是早期吴语。丹徒是江 南周原移民文化的重要地区,自然在吴语区。 自春秋至汉代,镇江随吴、越、楚势力的消长,其行政归属屡有变化,因此后世人称镇江 是。吴头楚尾”。但丹徒基本上属于吴地。秦时丹徒属会稽郡,汉初因之。当时会稽郡含县 二十六,约当今江浙一带。这一地区至今基本上仍为吴语区。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分会 稽郡北部十三县为吴郡,丹徒亦在其中。丹徒东乡有个华山村即是六朝时著名吴声歌曲《华 山畿》诞生地。歌词中有“君既为侬死”句,“侬”即六朝时吴语第一人称,证明丹徒时属吴语 区。不仅丹徒,连丹徒以西的南京也在吴语区。陈寅恪、鲍明炜先生对六朝时金陵为吴语区 都有令人信服的论述。 自公元4世纪晋室南迁,北方移民大批南下,镇江(南徐州)成了最大的移民聚居地。如 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徐澄之(经学家徐邈之祖)“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 弟并闾里士庶干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今镇江)”(《晋书·儒林传》)。南徐州42万人口 中,移民有22万之多,移民人口超过了土著。原是吴语区的镇江方言发生了北化。顾炎武 音论引陈第《读诗拙言》日:。自五胡乱华,驱中原之入入于江左,而河淮南北,间杂夷言。 声音之变,或自此始。”移民南下是长江以南的镇江成为江淮话区域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两大方言不以长江为界?这是政治性移民导致的结果。东晋政权的建立给以南 京为中心的江南一线带来了北方移民。也带来了北方话,而且是官话。北方方言板块楔入江 南,吴语只得向东南退缩。 为什么两大方言不进而向东在诸如常州、无锡甚至苏州分界,而在镇江分界呢?这与地 理有关,更与经济有关。 晋室南渡之初,中原冠带多依附司马氏集团,首选首都建康(今南京)定居,要者如王谢 集团,次等的地主便向外围发展,于是镇江一带得以开发。因为镇江地区地处宁镇丘陵,自 古便有旱涝之患,颇多荒地。北方移民很方便地就得到了土地而定居。刘宋文帝时尚下诏 奖励垦荒,直至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北方移民泊居的茅山两 ·372· 侧丘陵地区和沿江一带正是镇江。大量移民给镇江带来了北方话。 越茅山进入太湖流域,这里是江东世家大族世代经营的肥沃地区。江东集团不仅在经 济上而且在军事上都有足够的力量与北方集团抗衡,抵御北人的植入。著名的一例便是义 兴(今宜兴)周勰起兵讨王导、刁协,与东晋朝廷直接军事对抗。尽管这一事变被镇压了,但 晋元帝司马睿不敢穷治其事。余如吴郡顾、陆、朱、张诸氏,吴兴沈、邱诸氏,莫不顽强地保全 着固有的势力范围。北方移民不能涌入太湖流域,北方话自然也就不能进入这一地区了。 因此,镇江成为吴语和北方话的分界区。 南北朝时期,江北淮徐地域史称“楚”。中原之人流徙南来者,因而被蔑称为“楚”,就像 现代称“侉子”一样。北齐入魏收撰《魏书》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以晋为僭伪。在称谓的使用 上颇富该时代具有感情色彩的成分,如辱称南人为“岛夷”,蔑称南朝的北方移民为“楚”。特 别值得注意的是,《魏书·萧道成传》称:“岛夷萧道成,晋陵武进楚也。”《萧衍传》称:“岛夷萧 衍,亦晋陵武进楚也。”这里的武进是今镇江丹阳的东北部。正处于方言过渡带,晋代应是吴 语区。萧道成、萧衍是北方移民,开口便知是“楚”,表明移民与土著两种话明显不同。同书 刘裕传》则称:“岛夷刘裕,晋陵丹徒(今镇江)人也。”刘裕也是移民,在丹徒便不觉得口音与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