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数词妙用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7年 1月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Jan.,2007 第34卷第 1期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1.34 No.1 古代诗歌中数词妙用探析 孟 德 腾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史,数词在古代诗歌 中经历了从最初的一般选用到后来追求艺术效果的发展过 程,已经成为历代诗歌富有感染力的生命基因和诗歌创作的一种 自觉意识和传统。数词和诗歌联姻,具有 多种 表达功能,或写景状物,或叙事抒情,或凸显人物个性。同时,妙用数词还能够显现出浓郁的诗趣,蕴涵丰富多彩 的审美价值,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数词;表达功能;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7)01-0080-04 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 一 、 数词入诗的历史回顾 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 数词本来是表示数 目和次序的,然而千百年来, 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 数词却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笔者统计,《国 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风》中使用数词的诗就达40多首。 《王风 ·采葛》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秋赏月习俗始于唐代。朱弁 中的 “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 日不见,如三秋 《曲洧旧闻》:“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时?考古人赋 兮 !”、“一 日不见,如三岁兮 !”就借用数词深化情 诗,则始于杜子美。”[1](P231)这首诗相传为汉代卓 感,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与 日俱增的绵绵情思,增强 文君所写,但从内容来看,似为后人伪托之作,其写 了诗歌的感染力。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以数词见新意 作年代应在唐代或唐代 以后。在这首诗里,作者把 的诗逐渐多了起来。如庾信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 数词的表情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上半部分先从 “ 竿两竿之竹”,结构精巧而意趣盎然。唐诗中含有 一 ”到 “万”,下半部分又从 “万”到 “一”,写得缠绵 数词的佳作更是不胜枚举。清代蘅塘退士所编 《唐 哀婉 ,表达 了女子对意中人爱怨交加的复杂感情 ,剪 诗三百首》一书中,含有数词的诗作多达 130余首, 不断理还乱的思恋和感情的跌宕起伏融于十三个数 几乎 占了总数的一半,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 白、杜 词中。 甫、杜牧等无不是妙用数词的高手。古代诗歌中令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 《断肠谜》更是别具一格,耐 人称奇的数字诗随处可见: 人寻味。 . 一 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 四月,又谁 下楼来,金钱 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 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 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不回;悔 当初 ,吾错 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 失 口;有上交,无下交;皂 白何须 问,分开不用 念,万般无奈把 郎怨。 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消!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 十句诗,谜底依次为 “一、二、三、四、五、六、七、 登高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