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言哲学对于言意关系的探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9 月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Sep .20 08 第七卷第3期 10URNAL OF CH姗Uvo cATI ONh L&TECHNI CAL COLLECE V01.7 No .3 我 国 语 言 哲 学 对 于 言 意 关 系 的 探 索 ‘ 邵孔发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 :我国语言哲学史上 ,存在 “言不尽意论 ”和 “言尽意论”两种相反 的观点 。汉民族持思想感情在 心的本体意识,思维与语言文字处于同一架构中存在差异性。语言文字在思维中的作用与地位不断提升 , 表明思维与语言统一性中的不一致性,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关系 。 关键词 :汉民族 思维本体论;言意 间的同构差异性;语言对于表意作用 的提升;言与意的辨证统一关系 中图分类号:10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7 1- 5993( 2008) 0 3—00032- - 0 3 一、我 国古代语言哲学中的言意之辩 为最上。”清 ·刘熙载艺概 ·词 曲概 》说 :。词之妙莫妙 ( 一) 言不尽 意论. ‘易经 ·系 辞上传》:。子 日: ‘书 于以不 言言之。非不言也 ,寄言也 ”。 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 ( 二) 言尽意论.中唐至北宋时期,我国文人对语言 ‘圣人立 象以尽意’。”孔子说 ,书面文字不能详尽表达 的表达功能持乐观态度,语言取代意象被视为诗歌的第 作者的言语,作者的言语也无法详尽表达他的思想。那 一要素 ,语言哲学的主流是言尽意论 。杜甫 《敬赠郑谏议 么,圣人的思想就无法充分表现 出来 了吗?孔子说,圣人 十韵》,认为语言表情达意能够 “毫发无遗憾”。韩愈高 是用象征的方法表达思想的。 ‘系辞上传》最早记录了 度评价语言的作用, 《择言解 》说: “言起于微 ,而为用且 孔子关于文字语言思维关系的观点,即人的思维外延大 搏,能不违于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训 ,以推于生物。”韩 于语言外延 ,人 的语言外延大于书面文字外延。 ‘庄子 · 愈尤其重视文学语言, 《送孟东野序 》说: “人声之精者 外物》表达 了道家对于言意关系的见解 ,庄子说 ; “言者 为言 ,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 .”送权秀才序》说:。其 所以在 意,得意而忘 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 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写物”。体现韩愈诗论 的 ‘荐士》诗 哉! ”三 国魏 ·王弼 《周易略例 ·明象》阐释 言象意的关系 赞扬孟郊 的诗歌语言 “横空盘硬语 ,妥 帖力排弄”。 说 : “言以象尽 ,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 以明象,得象而忘 欧阳修对儒家 “言不尽意论”持有异议 , ‘试笔 ·系 言;象者所以存 意,得意而忘象。”魏晋玄学家认为,言语 辞说 》: “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然 自古圣 贤之意,万 是明象的工具 ,获得象 ,可舍去言:言和象是意的载体 , 古得以推而求之者,岂非言之传欤?圣人之意所 以存者, 获得 意,言和象均失去了存在价值 。 得非书乎?然则书不尽言之烦而尽其要,言不尽意之委曲 语言滞后于思维还表现在文学想象构思中,晋代陆 而尽其理。谓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者,非深明之论也。” 机文斌 》描述文学构思 “精骛八极 ,心递万仞 ”。南朝 · ‘六一诗话》极力推崇标举韩愈的诗歌语言, “退之 笔力, 刘勰 《文心雕龙 ·神思》篇,也有过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 无施 不可⋯⋯ 其资谈笑 、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 载:悄 焉动容,视通万里 ”的阐发。但事实上 ,上述神 思感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