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分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131 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分期 金健人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要:通常以历史朝代作为海上交流史的分期,这比较简便但并不切合实际。本文以船舶制造和航海 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不同海上交流方式变化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把 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划分为桴筏漂流 期 、舟船近海航行 (远海漂流)期、船舶跨海航行期三个阶段,同时阐明了三个阶段不同的海上交流方式 及特点所带给东北亚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桴筏漂流 ;舟船漂流;陆标导航;天文导航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07)01—0131一ll 就陆路来说,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自古相通;在距今一万多年前,亚洲大陆与 日本列岛之间也曾 有 “陆桥”相连 】6。。然而,最后的冰河期结束,海面上升淹没了 “陆桥”后,生息于斯的古代先民 该怎样跨越这片浩瀚的大海?由中国大陆东海岸,沿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冲绳、琉球群岛所环绕的 东北亚海域,古代海上交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那尚无文字记录的史前出土文物,到文明开化之后 的文献史料遗存,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海上交流一样存在过四种主 要方式:1.桴筏漂流方式;2.舟船漂流方式;3.陆标导航方式;4.天文导航方式。那么,这些渡 海方式在古代东北亚历史上各对应于哪些时期?各具什么样的交流特点?给东北亚各族人民的社会生 活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一 、 桴筏漂流时期 朝鲜半岛历来被认为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最深 ,交流的频繁、出土的丰富 自不待说,但话说回来, 那仅限于中国大陆同朝鲜半岛直接接壤的东北地区,至于中国山东以南地区与韩国汉江以南地区的交 往,由于明显须借助于舟船,则又往往是语焉不详的。日本列岛在 “陆桥”被淹没水下后至公元前 300年左右的期间,由于四面环海而处于闭锁状态,与大陆的联系极少,这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Llj62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为在此期间日本列岛与大陆处于闭锁状态的共识正遭遇到 越来越多的质疑。出土文物证明了:在舟船尚未发明的蒙昧时期,整个东北亚实已呈现出全海域交流 的特点,几乎每个地域都可发现隔海对岸的漂来物。但随之出现的又一疑问是:为什么在进人人们懂 得制造船舶的文明时期,东北亚的海上交流反倒呈现出往近海和沿岸收缩的区域性交流的特点? 我们先从几种代表性文物或文化现象着眼,比较它们的传播区域及流布时间,看看能否发现某些 规律性的联系。 1.石镞 之路 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咸镜北道清津市农圃洞遗址,是一处贝冢遗址。1956年共出土各类陶、石、 作者简介:金健人 (1951一),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维普资讯 132 社会科学 战线 ·2007年第 1期 ·中西交流史研 究 骨、器3632件,其中包括石镞在内的打制黑曜石石器达2546件。石镞均用压制法两面修整而成,形 状多为三角形凹基式,也有平基式。在平安南道温泉郡弓山遗址中,也出土磨制石镞40余件,形状 有三角形凹基、平基式和叶形平基式等。此外,在平安北道龙川郡新岩里遗址中,也发现有磨制的三 角形凹基石镞。L2像类似的石镞也出现在 日本列岛,绳纹早期这类石镞就已遍及本州、九州、四国等 地。但这类石镞在北海道却没有发现。出现于北海道的是另一种石镞,它与距今6OOO年的新彼得诺 夫卡遗址的石叶石镞具有同源关系,阿穆尔河下游流域、堪察加、外贝加尔、贝加尔、蒙古、中国东 北部等北亚地区,西西伯利亚,越过乌拉尔山,向东到达库页岛、北海道。在北海道的涌别市川遗 址、朝 日常吕贝冢、女满别丰里遗址、标茶町遗址群等 120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相似的石叶石镞。此 外, “所看到的其他各种各样的石器形状制作技术以及它们的组合等特征,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