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视野规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关键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想象 视野 规范: 古典诗词鉴赏复习关键词 电话 信箱:jiyong1365@126.com 古诗鉴赏:鉴赏与评价 高考所要求的古诗鉴赏,归根结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 l.鉴赏其形象; 2.鉴赏其语言; 3.鉴赏其表达技巧。 评价主要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想像是关键 无论是考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还是对语言的理解,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还是对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评价,其实质,都是考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没有想象能力,就难得破解诗歌语言之谜,就无法领悟诗歌意义,更谈不上欣赏诗歌艺术。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鉴赏诗歌是创造性活动或者说是培养创造力的活动。因而,提高诗歌鉴赏试题答题准确率,提高诗歌复习效率,关键是提升想象能力。 例:2008重庆卷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视野:想象力的肥沃土壤 “一首诗诗意的多少取决于它激起人们想象力的程度”,同样,对一首诗能有多深的理解,也取决于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给予了这首诗多少想象。 获得想象能力的最主要途径是尽量拥有宽阔的知识视野。见多才能识广,才能左联右想,驰骋想象。没有足够的知识做铺垫,就根本谈不上有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视野、规范 想象力只有在广阔视野的土壤上培育 想象力只有在不断领悟的过程中培育 想象力只有靠趋近规范的表达中呈现 视野:成功永远追求的境界 1、认识视野 (1)读诗是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之始 (2)读诗是高考应试素养培养之基 2、知识视野 (1)诗歌知识 (2)文化知识 (3)生活知识 探究诗人想象路径 诗人靠想象写诗: 心中有情(理)——触于外物(物、景、事)——引发“想象”,抒(发)心中情(理)——借助技巧——成就诗歌 破解读者理解之谜 读者理解靠想象: 读诗——借助技巧——读(想象)诗中物、景、事——“想象”作者之情(理)——感悟诗歌之美 推究命题人思路 读者读诗所感之物、景、事与诗人所写之物、景、事是否一致诗——考查诗歌意象 读者所感悟诗歌之美与诗人成诗之特色是否一致——考查诗歌特色 考生所理解之情与理与诗人表达之情与理是否一致——考查诗歌思想 考生所理解之技巧与诗人表达之技巧是否一致——考查诗歌技巧 引领学生探究欣赏诗歌的门径 找抓手明内容 1.看题目知诗由,看作者明诗风 2.看意象推测情感,看炼字领悟妙处 3.看诗家语言,明表达特点 4.看诗后注解,知诗歌背景,明想象思路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很多人读诗不读题目,背诗不背题目。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一首诗读下来,还不知道写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大毛病。读诗,要先读题目。因为题目或点出作者写作缘由,或暗示写作目的,或交代当时写作场景,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大多与理解诗歌内容有密切关系。 ①推知作者写作的缘由。 2008宁夏海南卷蔡肇 《题李世南画扇》——为画扇题诗——题画诗。 2007年湖南题王安石《示长安君》——写给妹妹长安君的。 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才写的这首诗。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如在“暮雨”之中。 ②知晓作者写作目的。 读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不看题目,就可能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 读唐人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已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 ③知晓写作场景、写作对象。 如2008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