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塾师到新教员——徐特立早年的职业转换与中国基础教育的近代变革.pdfVIP

从旧塾师到新教员——徐特立早年的职业转换与中国基础教育的近代变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2卷第 1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Vo1.12,No.1 2014年 1月 PekingUniversityEducationReview January2014 从 旧塾师到新教员 徐特立早年的职业转换与中国基础教育的近代变革 蒋纯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上海 200062) 摘 要 19世纪末 ,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新教育的挑战;20世纪初 ,清廷颁行学制 , 废除科举 ,全方位 、大规模地加快 中国教育从传 统到现代 的转型进程 。教育转型急剧 地影响到学生学业的变化和教师职业的更 易。徐特立早年读私塾、做塾师,在新政兴 学之初告别塾师职业 ,接受师范教育,从 旧式士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 ,走上做新式教 员、创办新式学堂之路 ,成为近代 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在地方社会强有力的推动者 。本 文通过探 究徐特立早年的人生经历与职业转换 ,反 映 了中国基础教育现代转型为教师 职业和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变化 ,折射 出教育转型 中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 的关系。 关键词 近代教育转型 ;职业转换 ;徐特立 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9468(2014)01—0123—15 近代以来 ,由西人始创 ,新式学校率先在沿海地区建立 ,如 1839年马礼逊 学校成立于澳门,1844年英 国人阿尔德赛在宁波设女子学塾 ,英 国伦敦会在厦 门设英华男塾 ;1845年美 国长老会在宁波设崇信义塾。 到 同治 中兴及维新变 法前后 ,国人相继 自办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约有 30余所官办新式学校。, 私立的如光绪 四年 (1878)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①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 颁行现代学制 ,中国传统教育从结构 、内容到形式逐步解体 ,实现 向新式学校的 系统的过渡。中国教育从传统 向现代 的转型 ,直接影响到学生和教师两个群 体 ,学的变化和教的变化迫使学子的求学之路和教者 的为师之道顺应时势 ,在 教育转型中完成人生角色的转变 。 收稿 日期 :2013-05—20 作者简介:蒋纯焦 ,男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博士 。 基金项 目:全 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中国私塾史研 究”(EAA080256)。 ① 该校虽以 “书院”名,实则为新式学堂,有学生百余人,分小、中、大各班 ,课程有算数、礼仪、游 戏、技艺等 。正蒙书院1882年改名为梅溪书院 (其性质仍是新式学堂 ),1902年又改名为梅溪学堂。 1904年胡适从安徽到上海,上的就是梅溪学堂,后又转学至澄衷学堂。西人办学之初也往往以 “书院”名 之 ,如格致书院、清心书院、圣约翰书院等等。 124 北京大学教 育评 论 湖南长沙人徐特立 (1877—1968)早年接受的是传统私塾教育 ,但他在维新 运动前后敏锐地感觉到了社会剧变的来 临,主动从 旧学转 向新学 ,研 习现代科 学知识。他在职业选择上也较好地把握了教育转型所带来的个人机遇 ,由私塾 教师过渡到学堂教员 ,甚至 自办新式学校 ,成为新教育有力的推动者。可 以说 , 徐特立在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之前 ,已完成 了由传统士子 向新型知识分子的 角色转换 。从徐特立早年的教育经历和职业转换 ,可以清晰地刻画出中国基础 教育近代变革与底层知识分子生命轨迹的互动性影响。 一 、 求学:从八股举业到分科之学 徐特立生于湖南善化县 (今长沙县)五美乡观音塘 的一个农民家庭。湖南 虽地处内陆 ,在中国近现代 史上却有着独特地位 ,军事上有 曾国藩率领湘军名 噪一时,教育上有梁启超任职湖南时务学堂以开风气。徐特立家境贫寒 ,9岁进 蒙馆 ,父兄二人下地拼命于活 ,才能勉强供他上私塾念书。徐特立上 了六年私 塾 ,先后换了几位塾师,有的学识谫陋 ,“只能教学生读书 ,不能解释意义”;有 的 态度粗暴 ,动辄训斥鞭笞学生 ;有的倒训诱得法 ,让学生颇为受益。他回忆说 : 九岁时入蒙馆读书 ,前半年的蒙师,只能教学生读 书,不能解释意义。 后半年换 了个蒙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