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2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主要内容 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中药四性(气)、五味、有毒无毒的现代研究。 2.了解中药升降沉浮、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理用现代方法归纳中药作用的规律,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药性理论,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第一节 四气的现代研究 一、四气涵义 2.临床研究 3.实验研究 三、存在问题 第二节 五味的现代研究 一、五味涵义 2.临床研究 3.实验研究 三、存在问题 第三节 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一、升降浮沉涵义 2.临床研究 3.实验研究 三、存在问题 第四节 归经与引经的现代研究 一、归经涵义 2.临床研究 3.实验研究 三、存在问题 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现代研究 一、毒的涵义 2.临床研究 (2)对中毒症状特征进行归类(急毒与长毒) (3)对中毒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 3.实验研究 三、存在问题 小结 1.药性理论是中医对中药性质功用的高度概括,是中医治病的用药规律的总结。 复习思考题 1.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的涵义是什么? 从升降浮沉的角度进行实验研究的报道较少,但对某些升浮类(升麻、柴胡、补中益气)和沉降类药物的研究,有助于对升降浮沉理论的理解。 有关药物的作用趋向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来说明其规律性 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虽有助于对升降浮沉药性理论的理解,但毕竟出发点不同,二者不能等同。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引经:是具有特别作用的归经药,它除了对本经病证具有治疗作用外,还可通过配伍形式,把不归本经的药物引归本经,达到治疗本经病证的目的。 二、研究简况 1.文献研究: 对归经的含义,归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归经的分类方法,归经的意义等进行了总结。 归经的意义 补充药性理论之不足 提供临床选药的依据 提示药效发挥的途径 探讨药物的潜在功能 作为药材炮制的指导 探索中医脏腑之实质 多属一般性的临床用药体会,缺乏完整的科研设计和科学分析处理。 归经与药理作用 认为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归肝经等。 归经与药动学 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归经有一定的联系,有研究发现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归经所属的脏腑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7%。 归经与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之一,微量元素在某些组织器官有亲合和富集。 归经与环核苷酸  部分中药对某些脏器环核苷酸水平有影响,且这种影响与中药归经有一定相关。 归经与受体  中药与相应受体的亲和力与归经密切相关。 归经记载不统一 归经存在局限性 脏腑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器官解剖生理存在很大差异 药物在组织分布的密度与药物作用的强度在不同组织器官间未必是平行关系 药物的效应器官(靶器官),未必就是药物聚集部位 复方的归经问题亦应引起重视 目前的各种研究方法都存在局限性 在本草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兼有两重含义:所有可能伤害机体的物质或能力;与药通义,表示治疗能力的强弱。 二、研究简况 1.文献研究: 对毒的概念、古代文献中有关毒性的记载的特点(主要是急毒)、药物有害反应的记载等进行整理。 (1)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所发展 毒副作用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过敏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造血系统 (4)对毒药的应用亦有所发展 盲目滥用 用量过大 炮制不当 配伍不当 以伪代真 煎煮失法 “麻黄”滥用 “马兜铃酸”风波 “小柴胡汤”事件 对有毒中药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分为:含生物碱类、氰甙类、强心甙、皂甙、毒蛋白等。 。 对中药的毒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进行炮制对药物毒性成分质与量影响的考察。 本草有关毒性的记载与现代毒理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不吻合。 毒力大小的分级缺乏客观标准。 应考虑到毒性大小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2.中药药理是用现代方法归纳中药作用的规律。 3.用现代方法来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总结前人用药的客观规律,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亦可进一步完善药性理论。 4.目前的研究还缺乏成熟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药理学 * 中药药理学 第一节 中药四性(气)的药理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药理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的药理研究现状 第四节 中药归经的药理研究现状 第五节 中药有毒与无毒及用药禁忌的药理研究现状 中药药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反映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性,是中医对中药性质功用高度概括,是中医治病用药规律的总结。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寒者热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