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兄弟”与“朋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君臣”、“兄弟”与“朋友”   [摘要] 考察《诗经》所涉君臣、兄弟、朋友三种人伦关系,发现在周之宗法分封制社会结构中,君臣与朋友两种人伦关系被兄弟一伦所勾连起来,君臣被视为朋友关系。《诗经》相关篇章用“朋友”处即指君臣,同时,此类朋友关系以“友纪”作为行为规范,为君者须“惠于朋友”,为臣者则“摄以威仪”。此一朋友关系亦辐射到臣臣关系。   [关键词] 《诗经》; 君臣; 兄弟; 朋友; 人伦关系   2013年10月张节末吴壁群: “君臣”、“兄弟”与“朋友”――《诗经》中的人伦关系考察2013年10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古代对人的社会关系的群体性异常重视,具体表现为“五伦”,即五种最基本亦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相关内容记录于传为子思所作的《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孔颖达《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页。孟子的版本与子思的相同,但君臣和父子的排序互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见孙?《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6页。五伦之排序,首伦君臣乃封建政治之基石,朋友排在五伦之末,既在“朝廷”外,又在“家庭”外。朋友与君臣二伦,一在首而一在末,两者相隔甚远,看似不相关,实则存有深刻之联系。本文在古史研究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可参看钱宗范《朋友考》,载《中华文史论丛》1978年第8辑,第272282页;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三章第三节中“‘朋友’考”部分。此外,查昌国《先秦“孝”、“友”观念研究――兼汉宋儒学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论“友与两周君臣关系的演变”对本文亦有启发。,通过对《诗经》中有关诗篇之研究对此予以进一步揭示。   一、 基于血缘性之君臣关系与兄弟关系   王国维于《殷周制度论》一文论述周制度与商之差异时,首先即提及周之继承制。他认为:“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大抵在邦畿之外;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畿内之邑。”[1]237238同时,王氏亦指出:“又与嫡庶之制相辅者,分封子弟之制是也。”[1]237与此继承制度相辅助的,正是周之分封制度。周灭商之后,因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等兄弟不满,导致“三监”叛乱,周公成功地平定了这次叛乱,他“吊二叔(管、蔡)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2]418,据说这就是周朝实行分封最初的政治动机。王国维论述分封带来之重大变革曰: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当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叶称王。汤未放桀之时,亦已称王。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未全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舅甥,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1]238根据这段论述,可知正是分封使周代政治架构异于商代:天子不再是各诸侯之首长,而成为各诸侯之君。分封更确立起了严格的君臣秩序,即如王氏所言:“而天子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确定者也。”[1]238   分封确定了君臣秩序,以便国家日常运作管理。而国家运转的有序并不是单单来自其君臣名分之确立,名实必须相符,实至方能名归,此“实”就是经济利益的划分。《周礼?大司徒》载:“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3]254邦国、诸公、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地大小各有不同,构成一个序列。此外,《礼记?礼运》篇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4]681可见,周所封建的公、侯、伯、子、男不同爵位等级的诸侯拥有了大小有别的土地,确定了经济利益的等级秩序。   分封之举划定经济利益,催生了君臣之伦,但尤须注意的是,君臣背后保留的血缘性。《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5]114,被“封建”的邦国大多是与周同姓之“亲戚”,血缘关系乃其基本纽结。《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昔成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2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