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宦”陈夔龙“火箭升职”的真正原因.docVIP

“巧宦”陈夔龙“火箭升职”的真正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宦”陈夔龙“火箭升职”的真正原因   陈夔龙是清晚期由贵州走出去的一位汉家贫寒子弟。从兵部的六品主事到一品封疆大员,他仅用了13年时间,如此“火箭升职”自然引来猜测纷纷。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夫人路线”说。   陈夔龙一生有三任夫人,前两任名不见经传,第三任许夫人出身名门,但这许夫人得以在京城的达官显贵间抛头露面的时候,陈夔龙已是西太后所瞩目的顺天府尹了,没有陈的显赫地位,许夫人哪有出入社交场合的机会?再说陈、许联姻,是由许的姐夫廖寿恒做媒,廖那时已是侍郎级高官,若陈是个“敷不上墙”的角色,廖会促成这桩婚事吗?可见,“夫人路线”说完全没有道理。那么陈夔龙到底是靠什么官运亨通的呢?   打工的举人   陈夔龙祖籍江西抚州,其父在贵州任知县,他出生在贵州。8岁那年父亲病逝,因家境拮据和匪乱难回老家,母亲便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在贵阳靠纺纱织布维持生计,相当艰辛。陈夔龙没有辜负母亲,15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令人称羡。授业老师谭紫垣预言他丙年必中甲科(进士)。可接下来的丙子会试他落榜而归。此后他去了四川,做了总督丁宝桢的幕僚。   丁宝桢系贵州织金人,很器重这位同乡晚辈,将一些重要的文案交由他办理,带他到各地察民情、巡防务、勘水利设施等等。一次丁宝桢同他谈起一件憾事,说自己早年曾带领家乡的子弟兵征战疆场,战死不下数千人,一直想奏请朝廷给以抚恤,并建祠堂以纪念,也曾找人代拟一稿,因不合奏疏要求而作罢,这一拖就是数年,实在对不起死者与家乡的父老。听了丁公的叹息,陈夔龙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很快就私下拟出一疏交到丁公手里。丁宝桢大喜过望,稍事改动就叫人誊正报给了朝廷,从拟稿到封奏,前后不过几天。很快“准予建祠”的圣旨就下来了,不久,一座“昭忠祠”就出现在贵阳南明河畔的雪涯路上。由这件事可以看出陈夔龙是个很用心的人,丁宝桢并没有吩咐他去办这件事,但他听了丁的一番感叹,理解丁的心情,觉得有责任去办,于是就办了;再则也可以看出陈夔龙是个有才气的人,给朝廷的奏稿可不是闹着玩的,想必他之前也没写过,可他仅凭丁公的一番叙述就能一挥而就,其才气,其文笔,可见一斑。他得到丁宝桢的格外赏识也就不足为怪了。可以说能结交丁宝桢这位名臣长辈,对陈夔龙来说是一宝贵的机遇。在四川督署的这段历练,对陈夔龙日后的为官为政影响颇深。   喜中进士   10年之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正月陈夔龙再度进京参加会试。三更时分进的考场,接到考题一看,头绪纷繁,竟无从着手,心头不免一沉,以为又将虚此一行,困倦袭来,索性伏案休息。梦中忽然有人叫他快起,他醒来一看,天已经明亮,顿觉神清气爽,于是提笔作答,一气呵成。冥冥之中,似有神明在护佑。陈夔龙忽然想起来京途中某夜做的一个梦,梦中一群武装军士向其叩拜致谢,醒后他向朋友说起此事,朋友说他是做了好事要得到报答,这次应考必中无疑。如此看来必是代丁公拟疏建祠,使那些得以安息的亡灵出来护佑自己了。这种梦话当然没根据,亦不足信,但不能否认心理暗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的考试更是充满信心,两场考试都相当顺利。这一年是农历丙戌年,“丙年必中甲科”,10年前授业老师说过的话言中了。这丙戌年可谓贵州科考史上的丰收年,包括陈夔龙在内,共有8人中进士,其中青岩的赵以炯竟得大魁,中了状元。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其他诸君或进翰林院,或进吏、户、刑等部门,只有陈夔龙进了兵部。所有部门中,兵部最为清苦,且难有补缺晋升的机会,为此一班同乡朋友都替他感到惋惜。不出所料,又是10年之久,陈夔龙仍在兵部的低官位上呆着,且前景十分渺茫。但谁都没有料到,时运已冲他而来,他碰上机遇了。   机遇来了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因有人参奏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嗜杀无辜,兵部尚书荣禄奉旨查办,陈夔龙作为随员一同前往天津。查办的结果是袁世凯深得荣禄的赏识,被保了下来,袁自此成了荣禄的亲信,这是后话。但这次天津之行对陈夔龙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随员的他办事恭谨,向朝廷奏报有关案子的调查情况及处置意见,都按荣禄的交代形成文本,做得相当圆满,荣禄自然满意,对他也青眼有加。   一日公余他们在一起喝茶聊天,荣禄突然问陈年龄几何,什么时间可以补缺升职。他回答说属下年已40,到兵部任职也已10年,现在补缺的名次尚排在第8,即使每年都有缺出递补的名额,也还要等上8年,看来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荣禄说我看你的骨相气色不错,你不用急躁,5年之内一定会有非常之遇,耐心等着吧。这相面之说未必可信,但巧的是他们当月由天津回到京城,部里就有人通知陈夔龙,说他的叙补名次已排到第3位了。又过了两个月,他竟位列第一了,到了八月居然就有了顶补的机会。原来在这几个月里,排在他前面的诸君,有因病去世的,有请假回家休养的,还有改派到外省任职的,一下就把补缺升迁的机会留给了他,实在令人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