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神宗朝熙宁时期的礼文建设考论
[摘 要]北宋神宗朝元丰时期,是宋代礼制建设的重要时段,而在此之前的熙宁时期,也有编修《南郊式》,讨论太庙始祖及其地位等郊祀礼文方面的议论或施设。《南郊式》作为“敕令格式”之一种,其性质介于法令和礼典,具有可操作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其编纂为后来的礼文变革提供了基础。变革的整体思路既包含“回复三代制度”的理想,同时也从政治实践出发,综合考虑历代沿革与现实可操作性,体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宋神宗;熙宁;郊祀;《南郊式》;礼文建设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105-04
郊祀与宗庙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礼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自商周以下,历代王朝或继承沿袭,或改革变通,其发展和演变的轨迹本身即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宋代礼制承前启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北宋时期,一方面,在“法先王”、“复三代”等政治理念的指引下,发挥经义并结合实际,在郊庙祭祀制度的建设方面多有创获。另一方面,在神宗朝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出若干争讼不绝的重大问题,如天地是否应当合祭、太庙始祖应当是太祖还是僖祖等。这样的争论一直延续到南宋,并对政治史产生了若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与魏晋隋唐或者后来的明清相比,学界对宋代郊祀礼制的研究似乎稍微薄弱。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礼制史的角度进行的宏观考察,而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的微观辨析似乎尚有不足。尤其是对宋神宗朝礼制变革的研究,目前所见的论著基本停留在笼统描述现象的阶段,对其中变革的过程和机理缺乏深入探索。本文试图对宋神宗朝的礼文建设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区分熙宁和元丰时期的差别,把元丰礼文变革视作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并在熙宁期间的施设措置中寻找其“原因”和渐变的脉络。
一、在熙宁编敕体系中修纂的《南郊式》
在中国古代国家礼制体系中,郊祀礼仪居于核心地位。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由于南郊大礼的特殊性,历代王朝对其仪轨都十分重视,北宋《开宝通礼》以《大唐开元礼》为蓝本,其仪制因循前代,变化不大。太宗朝之后,并未系统编修国家礼典,而是以增订仪注并纂集为主要体例。其中,南郊祀仪一直是礼院官员重要的编纂内容。北宋前期,礼官编修的仪注集有《礼阁新编》、《太常新礼》、《庆历祀仪》等,欧阳修《太常因革礼》沿用这一体例,即以《开宝通礼》为纲,在此之下编纂故事,保存仪注。
宋神宗朝编纂《南郊式》始于熙宁二年(1069),即王安石出任参政,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变法的那一年。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宁二年)十二月三日,条例司言:……“三司岁计及南郊之费,皆可编为定式。乞差官置局,与使副等编修,仍令本司提举。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刘瑾,大理寺丞赵咸,保安军判官杨蟠,秀州判官李定编定《三司岁计》及《南郊式》;屯田郎中金君卿,大理寺丞吕嘉问,郓州须城主簿、三司推勘公事乔执中编定《三司簿历》。”从之。
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己卯(1070),以前秀州军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李定以支持青苗法见知于王安石,同时也邃于经学,王安石因此推荐他编《三司岁计》及《南郊式》。该条下李焘注云:“编式乃二年十二月三日。”与《宋会要》所载相合。
此外,章如愚《山堂考索》引《四朝国史志》所载《神宗熙宁会计录》云:
国家自天圣以后,用度浸广,故于会计录加详。神宗嗣位,用王安石参预枢要,尤以理财为先务。熙宁三年,条例司始议取三司簿籍,考观本末,与使副同商度经久废置之宜,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著定式。诏用其议。以刘瑾等编三司岁计及南郊式。金君卿等编三司籍簿。条例司总领焉。
由上引史料可见,《南郊式》的编纂动因,最初来自于制置三司条例司对三司岁计及南郊费用的统计与规划,希望以考观本末,编为定式的方式,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设计出可以参考的规范。
李定在熙宁三年(1070)遭弹劾去职之后,神宗一度以吕嘉问提举编修删定南郊式,最终交由沈括完成。据《宋史》卷331,沈遘传所附沈括传,沈括于熙宁年间“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在此期间接手编修《南郊式》:
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坛下张幔,距城数里为园囿,植采木、刻鸟兽绵络其间。将事之夕,法驾临观,御端门、陈仗卫以阅严警,游幸登赏,类非斋祠所宜。乘舆一器而百工侍役者六七十辈。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
沈括最终于熙宁五年(1072)完成《南郊式》,并应用于次年的南郊大礼中。《宋史》沈括传称宋神宗“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南郊式》全文今已散佚不存,仅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