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古之谜试揭秘(连载十)   “都统所印”乃“万户”“军帅”之证明   小兴安岭成为保大金王朝的义军之乡   ——关于金山屯地区金代建置兼“都统所印”分析   (一)   1974年,伊春市文管站在金山屯横山林场南面的砂山村(当时叫南岔战斗大队)征集到一方“都统所印”,系铜质,九叠篆书,印呈现方形,背有梯形方钮,边刻“都统所印”,背刻“行六部造,贞佑五年五月”。此印呈方形,长7厘米,宽7厘米,厚16毫米,印背长方形柱状钮,长32毫米,高26毫米,厚15毫米。同时发现镂金战刀,已被村民改做用具,还曾发现铜钱和铁箭头之类器物。省市有关专家均认定为“金代驻军所遗”。此印现存省博物馆。笔者据此认定,此大印虽然出土于属南岔区的砂山村,但南岔与金山屯区乃今人所划。金代当属同一个领域无疑,即同属“土温水”,现金山屯区属的横山林场所辖。横山本区发现的遗址规模更大,位于汤旺河左岸一至二级台地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该遗址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长800米;当时看明显有宽1米左右,高0.6米左右的黄土残垣,南山坡有一个突出的土台,当地传说是“点将台”,此地发现大量的铁刀、矛、箭头、六耳铜锅、铜镜等等。省及市考古工作者已鉴定此处为金代古城城垣的残迹。城垣北山角下,有一座2米左右高的土石堆(此堆一直存在到70年代,现已平整为苗圃地),石堆侧有可登上堆顶的踏步阶,堆顶端以平板石和多块卵石围圈而成的“石头锅灶”,此“石灶”火烧火燎残迹清晰可见。当发现这堆土丘时,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何在土丘顶端摆上锅灶!难道当时金人非得登到土堆顶上去烧饭吗?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根据当地老乡关于北面馒头山石砬子处是“金兀术兵放哨站岗”的地方,及敌来点烽火的传说,笔者在金山屯工作期间曾带人到此处山上勘察,当时发现山顶石砬旁有酷似石灶的残痕,因此,可以断定,此地在金代中后期确实是以烽火传令之所在,而馒头山与山城旁的土石堆可以遥遥相望,遇到敌人来袭时,馒头山远远就能看见,然后点烽火报警,山下哨卡发现有烽火起燃,立即点燃此土堆顶端的炉火,城里的人们看到城外烽烟升空不用动员就可以立即投入御敌战斗。这在金后期动乱的战争年代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据此推断,此处烽火传信的做法应在金代晚期,而不是金建国之初,更不是部落群居时代。可以断定,这正是此“都统所印”的同一时代的产物。   这里出土的文物,如玉如意、玉鼻烟壶、铜镜等证明,此地不是一般平民之居所。而这方“都统所印”已经证明此地在金代之建置级别,即当时的“土温水”已达“万户”之规模,而都统虽为军事组织,但当时女真人政权结构正是军政合一的,“都统所”设立于现金山屯横山旧址一带无疑,因横山出土的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地均大大超过砂山。砂山又无大发现,证明都统建制在横山,而砂山不过是其辖地而已,至于为何这枚大印在砂山出土,这非常正常,因同属一地,紧急大战突然遗失当为常见。更何况,砂山原名叫:沙岗子(前几章有述)是老撒改狩猎或曾居住过的地方。其实横山与砂山是一个区域的两侧,或者说是“前后院”而已。说到“万户”,就要提及金代的“猛安谋克”制。王绵厚先生(辽宁省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在《从几方金代官印考察金源故地若干历史问题》一文中,对金代官印进行了考证,其文章虽未提砂山出土的“都统印”,但却论术说:“女真人的都统是猛安谋克制度。”“即说明”都统与猛安、谋克的关系。女真部,最初由各部孛堇(头领)管理。行军打仗时领军的孛堇依其率兵多少而分别称为猛安、谋克。猛安,女真语为“千”汉译为“千户”,谋克,宋人记录为“毛毛可”,女真语意为族长,也可译作百夫长。《金史·兵志》文:“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民则听以佃渔射猎为常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也,谋克者百长也。谋克之副曰蒲里衍,士卒之副曰阿里喜”。《三朝北盟会编》载:“勃极烈,官人,其职曰忒母,万户。萌眼(猛安)千户,毛毛可(谋克)百人长,蒲里偃(同衍)牌子头。自五十户勃极烈(应为孛堇)推而上之,至万户勃极烈,皆自统兵。缓则射猎,急则出战。”但是,这种猛安谋克制实际规模金初与金中后是有变化的。金初要求户数多,而中后期则户数下降。《金史·兵志》载:“部率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射十,始命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后随地域的不断扩大,“尝以讹里野以北部百三十户为一谋克,汉人六十五户为一谋克。”到后来,三十户可为一谋克,那么三百户就可称为猛安了。而到金后期,谋克与猛安所统人数已大为下降。《金史·兵志》载,“兴元间,招义军,以30人为谋克,五谋克为千户,四千户为万户,四万户为一副都统,两副都统为一都统,此复国初之名也。”按此规算来,此时都统至少为4800户,其总人数过万无疑。或可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