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早期建造活动的思考
摘要:在建筑历史的文本中,早期建造活动从来不是重点内容。不过,有的历史学家还是根据考古发现对周朝以前的早期建造活动有较为深入的描述。而哲学家们在存在论、美学以及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思考,也往往回溯至早期建造活动,特别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起源的思考、亚历山大的建构与冥想的艺术理论,对建筑理论的探究有深刻的启示。文章对洞穴理念、基本建造机制、与建造活动相关的字词、建筑艺术起源等问题作出探究,旨在表明早期建造活动所蕴含的面向未来的可能性,并辨明建筑艺术起源的多重路径。
关键词:筑造;建构;建构性;思忖-冥想;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3)03-0021-07
一、洞穴理念
筑造活动始于远古,持续至今。开端的时刻离我们如此遥远,以至我们很少去认真地思考它们。在选择自然材料、使用工具筑造房屋之前的漫长时期,先民们曾经在天然洞穴栖居。洞穴是自然的给予,一旦经人选择,就成为一个确定的位置。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具体的空间是通过位置得以规定的,并从位置那里获得其本质。因而位置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事。先民们选择洞穴,就是将其确定为逗留的位置,从而为自己规定了空间。这意味着人从此就生活在自我规定的空间之中。
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将“领会”视作一种基础性的生存论环节,并指出作为领会的此在向着可能性筹划它的存在。解释与言说是基于领会之上的,而操持、操劳等作为也要基于领会之上。筑造也可说是一种操劳吧,那么筑造也是基于领会之上的作为。择洞而居似乎没有经过什么操劳,但选择本身就是向着可能性迈出的一步,也是基于领会之上的。当先民们遇到一个山洞,并将它用作自己的栖身之地,他们已经领会到自身生理状况的脆弱,以及作为个体与猛兽之间的差异。他们还结合对于自身的领会,对洞穴相较于露天的自然场地的益处也有所领会:遮风蔽雨、避免曝晒的洞穴,其内部相对稳定的温度使人们感到比露宿更舒适一些;只要把守好洞口,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够抵御兽类或其他部族侵犯的领域。那么,跨入洞穴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步:对自然的给予加以主动性选择,表明人不再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并且预示人必将踏上与自然的有限度分离之路。
接下来的作为又会是怎样的?洞穴提供了天然庇护,却缺乏赖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先民们为了生存还是不得不走出洞穴,到神秘的周围世界中冒险寻找猎物,而猎人同时也是猛兽的猎物。周围世界充满生机,又危机四伏,但它的多样性本身也意味着丰富的可能性,生存的欲望驱使先民们在两难困境中作出冒险的选择。遁入洞穴意味着一种从自然不利因素困扰中的逃逸,而走出洞穴乃是为生存所迫对自然进行搜寻和索取。原始行为上的这种双重性正说明生存的最简状态,不论后来生存状态变得如何复杂,仍然内在地带有这种双重性。
幸亏远古的洞穴不能满足除居住以外的生存需要,也幸亏人类并不能像柏拉图洞穴比喻中的囚徒那样,只管观望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像而无需顾虑生计,才在后来与外界的不断交往中获得了极为丰富的可能性。随着农业的发展,早期人类定居下来。随之而来的是栖居。栖居意味着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构筑生存环境,就是要自我给予。人们能够从对自我与自然的双重领会出发,对自然本身有所作为。这样的作为起初是巧于因借的。例如在黄土高原,沿沟壑的土壁挖掘出与地面平行的洞穴可能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大地上挖掘出一个空间,再以可获得的适宜的材料加以覆盖则成了半穴居,这也是因借自然而省去部分人为的作法,在早期是个不错的选择。以树的枝干与茅草搭建起来的棚屋,虽然在热工性能上比不上天然洞穴和窑洞,但毕竟人为的成分多了一些,而且确立了建筑自大地向上发展的方向,其意义极为深远。
早期建造活动还有在树上构筑居所的情况,即巢居。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即是教人在树上筑巢以避野兽、洪水的神祗。巢居的原型是否来自鸟巢呢?极有可能。巢居依大树而筑,略去了在大地上建造所需解决的与地交接的问题,只要牢固地与大树连接即可。巢居通过大树与大地连接,还保持了材料上的一致性。虽然巢居最终没有成为聚落所采用的普遍形式,但其优点还是在干阑式房屋中延续下来。无论是半穴居还是巢居,都是先民们基于领会之上的作为。
虽然人们离开了实在的洞穴,但是洞穴的意象最终演化成理念,仍然存在于意识的深层。建造房屋其实就是凭人力构筑洞穴,而构建一个聚落也可看作是对洞穴的庇护性和领域性概念的扩大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复杂化,洞穴的庇护性和领域性概念从自然的方面扩展到社会的方面。特别是在人们的对外防御能力和控制能力还十分低下的时代,洞穴之壁的不可逾越的特征是极具启发性的。皖南民居、福建客家土楼可看作是洞口朝天翻转的洞穴。早期的围寨、古代厚重的城墙、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则是洞穴概念的不断外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苏教版三上数学《曹冲称象的故事》测试卷及答案.pdf
-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课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演练全流程讲解(100页经典版课件).pptx VIP
- 2022年4月四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知识试卷.pdf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6.3.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pptx VIP
-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doc VIP
-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及回填方案.docx VIP
-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352-2019.pdf VIP
- TB10007-2006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