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心系长安论
摘要:胸怀大志的李白,约在不惑之年前后闯荡过长安,不久又被诏入长安,虽然前后仅三年,然正值盛唐急遽转衰时,引发他对长安上层社会的批判,而以用人不当为抨击中心。同时也体会长安下层人民的思念与哀怨,两年的待诏翰林,他对所批评的唐玄宗的知遇之恩,在后来并未减少。以后近20年里,他的诗歌里有两个永恒主题:一是对翰林生涯不歇止的回顾,并且以此为干谒的手段与资本;二是直到生命终歇日思梦想长安,心系长安,梦断长安频频不断地出现在诗中。批判长安,体味长安人的不幸与哀怨,是李白伟大的一面;炫耀长安的风光词臣经历,亦可看出他世俗乃于庸俗的一面。人品的不足使天才的李白,诗国的巨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同一题材反复陈述的套路与模式。
关键词:李白;唐代诗歌;创作心理;创作状态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1-0077-09
在盛唐诗人大家与名家中,待在长安时间最短的恐怕要算李白和孟浩然了。孟两次应试未第,还遭遇玄宗斥退。李白又不屑于科场,入京干谒,一入有“谪仙人”的盛誉,二入爆发了“轰动效应”,受到玄宗极为热情的款待。他们都向往长安,相比较而言,孟是比较冷漠的,关于长安的诗不多;李白是热烈的、渴望的,至老盛情不减。如果说他是盛唐时代的歌手,那么长安则是歌唱的中心,想念长安、心系长安、梦断长安,包括对长安的批判与夸耀。为此,他写了将近90首与长安相关的诗,占其诗的1/10,恐怕只有杜甫和他相媲美。他的爱与憎聚集于斯,心与梦无不飞驰于斯。诗的精华与政治思想亦见于斯。终其一生挥之不去的恋京情结,始终解除不开,消释不去。他对长安有正负两面观,有憎恨的批判,也有世俗的夸耀。如果要了解他思维的多维度与人格的多角度,以及一生不懈的追求,莫过于从他与长安的关系人手。
一、长安的期望所引发的批判
李白年轻时就充斥着不可遏止的自信与抱负,他的功名心又极强烈。在竭力自荐的名文《与韩荆州书》里,说早年“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时刻想着“扬名吐气”,实现“激昂青云”之志。又言如何“心雄万夫”,并“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在同样的《上安州李长史书》,起首即自称为“白,嵌崎历落可笑人也”。一落笔就说自己是特别让人羡慕,其英风烈气即可概见。在很特别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同样以别具夸张的天赋推销自己,说自己大鹏般的壮志是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如此而后,才功成身退。这段为人每为引重的严肃庄严的大话,确实是带有幻想性的政治理想的宣言书,以后行径也表明,这是终其一生的追求。“嵌崎历落”的人是不屑于科场的,不会像杜甫那样在长安一待十年,辛苦地考试。他要漫游、社交——寻找各种政治机遇,一举而为帝王师。这在盛唐似乎是一种士子们的风气。然在别人还有应试的多项选择,李白却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因为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就像《大鹏赋》里的自喻:“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因为在初唐就有马周包括魏征那样的先例,然而在盛唐未免不是凤毛麟角般的稀罕,几乎无人像他这样单打独斗。就连当时普遍视为高隐,也为他极钦佩的孟浩然,虽然“红颜弃轩冕,自首卧松云”,但也到长安兴致勃勃地应试过。由此可见李白“鸿鬻凤立,不循常流”的英特之气,他要以平交王侯的风姿,闯进长安;以英风激扬、横波遗流的方式,去黄鹤一举,“扬风吐气,激昂风云”!
自信“怀经济之才”,“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的李白,当他在超过陶渊明弃官年龄的42岁,终于接到唐玄宗亲自征求的诏书时,则手舞足蹈地喊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终于圆了“拜一京官”的大梦!李白成功了,然而不到两年便被斥逐。当他沮丧地走出长安金门时,他有些明白:“惟开元廓海宇而运斗极兮,总六圣之光熙”的唐玄宗,看重他的是“开口成文,挥翰雾散”、“笔走群象”、“龙章炳然”的文学才能,并没有把他当作道济天下的帝师。在《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说:
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山飞。
鹏程万里的“大鹏”,一下子变为“落羽”的“鹦鹉”,只不过是点缀升平,供写宫中行乐歌词的词臣,或者仅为摆设。“能言”可招人喜欢,也可招人讨厌,还有泄露宫闱机密的可能。总之,喜剧性地进入长安,受到玄宗隆重热烈地接待,又悲剧性地被斥逐出长安。梦想破灭的李白对朝思暮想的长安,由期望转入失望,由热切转入批判。在失望中又铸造新的期望,在打击中仍然坚持夸张性的自信。
当初入长安时,他就以陌生人敏锐的眼光,发现富豪繁盛的大唐帝国京华长安藏污纳垢的种种弊端。他的“雄笔丽藻”,固然在翰林期间有所谓“润色于鸿业”的一面,但对长安的批判从初入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直接批判长安的诗大约有20多篇,这还不包括比兴式怀古等类。《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