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通”李学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通”李学君   1989年,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华游记》(Три путешевствия по Китае),第一次给俄国人全面介绍了隔绝20多年的现代中国。   同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时谈到,我们两国虽然已经隔绝多年,但我们还是借助《华游记》这样的书籍,多少了解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华游记》的作者卢金现在已经是俄罗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而这本书的中文译者就是我们此行要拜访的对象:李学君先生(当年他26岁)。   国内很少人知道,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的“书屋”(“Дом книги”――俄罗斯最大的书店),有一个中国人的书连续卖了10年,再版三次,是让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交流最具实用功效的手册(“俄中交流实务”――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разговорни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个来华的俄罗斯人都带着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李学君先生。   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俄罗斯的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有售中国的竹地板,并且“DILI”牌竹地板从1997年起,就稳居俄罗斯高档地板销售的前三名,而把中国竹地板引向欧洲,首先在俄罗斯开花的就是李学君先生。   现在的李学君先生不只是(亚历山大)卢金先生挂帅的俄罗斯世界政治与民间外交中心中方理事长,“DILI”公司的董事长,更是目前俄罗斯对华木材出口的最大企业“远东林业集团”的掌门人。远东林业集团2013年的出口额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   一个“根正苗红”的学者,是怎样走出了远征俄罗斯的成功之路,他的路是否对探索俄罗斯经贸及文化交流之路的人有所启示呢?   李学君先生的“历史”(俄语中把故事也称作“历史”)有太多的值得关注的点,我们抱着一探究竟的念头寻访到了李学君先生。   我们把对李学君先生的访谈记录下来后发现,这是一个人的历史,又何尝不是中俄文化和经济合作历史的一部分呢!   我们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了对李学军先生的采访。   问:我们知道,您的俄罗斯之路是“命中注定”的,因为你在大学里学的是俄语,选择俄罗斯是不是一个必然?   李:这个可以说首先是一个梦,然后,梦变成了现实。   我是1981年从内蒙古以外语类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当时很不满意,因为我的成绩完全可以读北京大学或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是当年的“状元”嘛!但是,这些院校当年不在内蒙古等边远地区招生,区外的也只有川大招俄语专业,所以只好来到了成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世纪 80年代初,川大真的是风水宝地。这里的风光好、校舍好,教师的见识和水平高。学生的来源也广泛,南北方的学生都有,这对学生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巨大的益处。   四川大学位于锦江之滨,望江楼下,望江公园有全中国品种最多的竹子。幽静清雅,茶馆简陋却舒适,一角钱的茶叶钱就够用了,因为续水免费。我敢说,川大的优秀学生都是从茶馆里走出来的,这比汪曾祺笔下的西南联大的水平高级多了。   现在回头看,望江公园的茶馆就是巨大的文化沙龙,文理科的交融,社交的培养,思辨的提高,实在是好。   吃的也好。   当北方高校的学生还在吃棒子碴粥时,我们已经在吃鱼香肉丝了,没有粗粮。成都嘛,天府之国。   2006年俄罗斯年在中国举办,其中有四川周,我应俄罗斯外交部之邀,专门用俄文写了介绍四川的文章“四川――我的青春,我的骄傲”(Сычуань:моя молодость,моя гордость),发表在“俄中友好二十一世纪”杂志上。   几年前我回成都,四川省外办俄罗斯处的处长王谦告诉我说,谢谢你,对我们四川还有这么好的回忆。他还告诉我,我那年迈的导师张继莹,听说有我的文章,专门派弟子去拿,他要看看他的学生用他教的语言写出的东西。   好学生就是好导师的作品。   我们当时学外语,主要依靠教科书、字典和老师,没有任何的电子辅助设备(有录音机但买不起)。但是川大有当时全国藏书量前十名的图书馆(180万册),还订有世界各国的主要期刊,这对我们开阔眼界作用很大。我们没有外教,也从没有见过俄国人。现在,国内无数人一天到晚地学外语,但总是不成才,很遗憾。这说明,技术手段只是外因,内因更重要。   问:俄苏文化对您有何影响?   李: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哪个时期,哪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在19世纪出现过群星灿烂的盛世。如文学、文学批评、音乐戏剧、芭蕾舞、火箭技术、精细化学,等等。   可以说,没有俄罗斯的星辰,今天的世界将多么寂寥。   俄罗斯吸引着我,只是没想到吸引了这么久,看来,将会是一生。   俄罗斯是我们的最大邻邦,原苏联时期,陆上边界超7000公里,苏联解体后,我们和俄罗斯的陆上边界仍然有4300公里,依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