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杂志参与建构的中国比较文学——《新青年》杂志与比较文学.pdfVIP

大众杂志参与建构的中国比较文学——《新青年》杂志与比较文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琶 目 嘲 2013年第5期 大众杂志参与建构的中国比较文学 《新青年》杂志与比较文学 ■覃 岚 报刊广泛传播文学,见证文学的发生、发展与演变,它作为比较文学传播通道,非一朝一夕的冲动行为, 而是一种理性的被选择。《新青年》更为比较文学的华丽出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体现的是传播者与近代出版 机构一起彻底打破传统文学的生产、传播通道的决心。 [关键词】《新青年》;比较文学;大众杂志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18X(2013l05—0122—04 [基金项 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解释学视野中的新 闻接受研究”(12YBA297) 覃 岚,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生。(湖南湘潭 411105) 中国比较文学与西方起源不同:“西方比较文学发 民智”,试图通过文艺让中国了解西方,借鉴西方的文艺 源于学院,而中国比较文学则与政治和社会上的改 良运 与文艺理论,用他者的视阈来反省中国。为了传播理论、 动有关,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源头是 表达思想与诉求,必然需要一个言论的窗口——报刊肩 用从西洋输入的理论来阐发中国文化和文学”。… 。 负了这个不寻常的历史重任。 梳理线索不难发现 ,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与报刊渊源颇 19世纪末 ,社会精英人仕做官实现功名的愿望渐行 深,“中国的文坛和报坛是表姊妹,血缘是很密切的” 渐远 ,开始尝试从古代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大转 (e8)。 报刊广泛传播文学,见证文学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型,他们深感扩大视野,面向世界,学习各国文化势在必 中国比较文学在这样的背景中催化与哺育。 行,主张报刊翻译外 国文学作 品,其 中小说的翻译更成 一 、 传播的通道与 比较文学溯源 为报刊介绍域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 1895到 1898 陈平原说:“谈论作为一代名刊的 新《青年》,首先必 年戊戌政变时,译介西方书籍之风开始高涨,维新派宣 须将其置于晚清 以降的报刊大潮中方能理解其成败得 传西学,主要是依靠各种各样的报刊,参与翻译东西文 失。”[31( 我们所研究的 新《青年》比较文学思想的传播 报纸及书籍的报馆约有三十余家。” (P33 1897年,严 通道的溯源,也是由此开始的。 复、夏曾佑在 《国闻报》发表 《国闯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清末 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引发 了一系列的社会变 认为从世界视角看 “欧、美、东瀛,其开化之时,往往得小 革,正值此时,登堂入室者开始从精神层面上寻找原因。 说之助 ”,强调 了小说之于政治的重要性 。梁启超在 《蒙 严复认为打破这种愚昧的思维方式必须要 “鼓民力”、 学报》、《演义报》作序时也强调小说左右政治之力。1898 “开民智”、“新民德”,最关键者是 “开民智”。“开民智”的 年,梁启超在 《清议报》上发表 译《印政治小说序》,日: 利器何在?梁启超毫不迟疑地回答 :“文艺。”由此,“开明 “中土小说虽列之于九流,然 自虞初以来,佳制盖鲜。述 智”成为这个时期的总体格局中的核心范畴,用文艺 “开 英雄则规画 《水浒》,道男女则步 红《楼》……陈陈相因, 122 大众杂志参与建构的中国比较文学—— 《新青年》杂志与比较文学 涂涂递附”,中国小说未成大器之用,“彼美英德法奥意 之嫌 ,但是以超越 自己民族的视阈去认识 自己文化本 日本各国政界之 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英名士 身,正是两种文化 “互识”、“互证”的开始。这个阶段西方 某君 日小说为国民之魂,岂不然哉”。_5“ 任公在中西对 作品的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