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重庆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0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2015高考语文(重庆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0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原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通假。 ①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已经)(《陈涉世家》) ②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止)(《齐桓晋文之事》)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7.固定词组。 (1)“以为” ①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认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把……作为或制成。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把……作为)(《过秦论》) (2)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石钟山记》)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有什么办法用来……)(《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没有什么办法用来……)(《陈情表》)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B [解析] B项,介词,“按照”。其余三项都是介词,“用”。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连词。 ①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还是……)(《马说》) ②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孟子见梁襄王》) 4.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不译)(《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可不译)(《离骚》)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5.固定词组。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伶官传序》)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答案] B [解析] 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与例句同义;A项,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C项,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十一、所 【用法归纳】 1.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处所)(《陈涉世家》) ?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项脊轩志》) 2.助词。 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所……的人)(《师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所……的情况)(《陈情表》)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②“所”字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所”字结构,修饰“舍”)(《指南录后序》) ③“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鸿门宴》)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固定词组。 (1)“所以” 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师说》)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鸿门宴》)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所谓”,所说的。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说的)(《师说》) (3)“所在” ①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到处)(《石钟山记》) ②所在之处,处所。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所在之处)(《张衡传》)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第2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 [答案] C [解析] C项,名词,“处所”; 助词,与“为”一起表被动。其余三项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