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pdfVIP

关于《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pdf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戏 剧 艺 术 20o9年第6期 总152期 关于 《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 曹路生 一 、 中国戏曲传入琉球的不同阶段 关于中国戏曲传人琉球最著名的一条历史记载,是姚旅的 《露书》中所记载的明万历四年 1579年 萧崇业任正使、谢杰任副使册封琉球时所看到的福建戏曲的演出情况: “琉球国居常所演戏文,则闽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辄从帘中窥。宴天使,长史恒跽请典 雅题 目,如 《拜月》《西厢》《买胭脂》之类皆不演;即 《岳武穆破金》《班定远破虏》,亦以为嫌。惟 《姜诗 《王祥》荆‘钗》之属,则所常演,每喷啧羡华人之节孝云。” 另,郭汝霖 《重编使琉球录》中记载:“……其余二桅班手等,头碇二碇等,护针总甲,水稍, 军民,行匠,道士,戏子等,及二衙门门书皂,隶防,马夫,厨馆夫等,俱每名银五两三钱五分无复 差矣。” 从这两条记录我们可以看出,起码在早期,在琉球演出中国戏 曲的演员并不是琉球人,而 是闽子弟,是册封使带去的戏子。其二,常演的剧 目是 《姜诗》《王祥》《荆钗》等戏,但并不表 示他们不能演 拜《月》《西厢》等戏 ,只不过是王室不喜欢而不演而已,可能这些戏此时也都传 人了琉球。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中国戏曲主动输入琉球的阶段。 而从 《琉球剧文和解》的五个文本及 《通航一览》中记载的 《和番》、《甲子夜话》中的 《韩信 问 卜》《长春戏班》《孝廉双全》《天生一对》等文本看来,似乎跟前述的戏文完全无关,完全不 同,而是另一种中国戏曲的潮流。而与此同时,许多在琉中国人的族谱中记载了大量信息:琉 球王为上江户或萨摩贺庆,派华人子弟或琉球贵族子弟到福州柔远驿学习 “唐跃”。据此可不 可以这样推断,这一时期中国戏 曲传人琉球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琉球方面主动接受 中国戏曲的阶段,不排除琉球人根据琉球方面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合琉球向江户贺庆所需要的 能彰显琉球特色而与 日本区隔的剧 目。 另外,从 《琉球人座乐并跃之图》中可以看出,起码在清中期 1832年 ,图中所记录的唐 跃 《打花鼓》《和番》《风筝记》皆已完全琉球化而由琉球人来上演了。 · 35 · 戏剧艺术 关于 《琉球剧文和解》考证的几个问题 2009年第6期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戏曲传人琉球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一,演员由带去的戏 子变为在琉华人再渐渐变为琉球人;二,传人的戏文由雅部变为花部,由成套的大戏变为折子 小戏,由典雅的曲牌体变为通俗的板腔体;三,传人的关系由中国主动输人教化,到琉球主动接 受,再到琉球按需选择,最后完全琉球化,成为琉球艺能的一部分。 二、语 言 关于语言,陈翘在他的论著 《明中晚期福建戏曲传播琉球考略》一文中采取了排斥法,他 认为明清册封使使用的语言及琉球通行的汉语是明清官话,因此传播琉球的福建戏曲应该是 广泛流行于福州地区的、与外交流通语相对一致、经当时朝廷代表的审阅并认可的官话剧种, 因此他排除了福建的泉腔 梨园戏 、莆仙戏以及闽剧,而认为可能是明清两朝流行于福建的 一 种弋阳腔的支脉剧种——四平戏,也叫 “词明戏”。笔者同意陈翘先生的分析和推断,《露 书》中所记载的 《姜诗》《王祥》《荆钗》等剧可能是四平戏,但不同于曲牌体弋阳腔的 《琉剧》的 五个文本可能另有源头,鉴于客家文化流传于琉球,那么这些戏有没有可能是由湖南传人闽 西、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的闽西汉剧呢,听说张福海先生在湖南祁剧中找到了 《琉剧》五个小 戏的源头戏文,那么这就更有可能了。另一可能是由江西传人流传于福建北部的“北路戏”, 也称 “乱弹”,陈翘先生与福建戏曲史家林庆熙先生也持同样观点,“乱弹”吸收了皮黄唱腔,正 与五个小戏的板腔体相吻合。另外,从 《琉剧》文本的假名注音中发现这些文本的语言系统基 本上与闽南话和福州话系统无关,而属于官话系统,这就为推断这些小戏可能来 自“乱弹”提 供了另外的旁证。 三、唱 腔 从现存的文本记载中可以发现有三类唱腔:一是来 自中国戏曲中的曲牌,如 《通航一览卷 十六》中记载的 《天初晓》《纱窗外》等。第二类可能

文档评论(0)

我是小泥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